了。但是深知人性的鲁若麟知道这种状态肯定是不能持久的。
从济州岛和白翎岛过来的劳工都是有工钱的,而且还不低。兴汉军治下没有什么强制劳动,一旦涉及到公共工程都是有偿劳动的。这样的事情在长期与劳工一起劳动的新移民那里根本瞒不住。
对于那些劳工的待遇,新移民们要说不羡慕那绝对是鬼话,谁不想多赚点钱。只是兴汉军刚把他们救出来,现在就去讨要报酬实在有些不好意思。而且听说兴汉军还准备在打退鞑子后给他们分田,要是现在讨要报酬惹恼了兴汉军怎么办?影响到分田就不划算了。
好在兴汉军不准备长期的免费使用他们,也给他们定了薪酬,虽然没有那些老人们的工资高,但是也不少了,让这些新人非常欣喜。
与薪酬同时制定的就是以后吃饭、使用物品就需要花钱了,但是比起工钱来说就是小头了,还可以剩下不少。新移民们不傻,也会算账,自然觉得拿工钱更好,没有任何怨言,而且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比起扣除的那点饭钱和日常用品费用,想要在外面获得同样的待遇,想都不用想。那点钱吃陈米烂菜都不够,还想餐餐吃肉吗?也只有在兴汉军才能够享受这种待遇。新移民心里透亮着,感恩的话也都藏在心底,对兴汉军的认可度就是这样慢慢建立的。
所以这些冬衣套装也是要算钱的,成本价加运费,作价三两。以后会从移民们的工钱里面扣,特别说明,没有利息。
穷苦百姓对于欠钱那是有心理阴影的,驴打滚利滚利那都是地主大户的基本操作。借钱借到倾家荡产的那简直是不要太多,所以穷人对欠钱那是相当畏惧的,不给他们说清楚他们绝对不会安心的。
有了冬衣套装,鲁若麟绝对不会让他们躺在炕上养膘的。既然已经不怕严寒了,那就出来活动一下吧。
年老体弱的,孩童自然可以不用出去,可以在炕上做些编绳子、缝口袋之类的轻松活。孩子们则被集中在暖房里上课,正好安心学习。
年轻力壮的则负责制作雪橇,砍伐树木。这么多人过冬,对燃料的需求那是海量的,没有火炕暖炉,有棉衣也抗不过去的。
除了伐木,水泥厂和钢铁厂都没有停工,这些青壮正好用雪橇给水泥厂和钢铁厂运送矿石和煤炭。比起马车,雪橇的运输效率反而更高,正好趁此机会多储备些原材料。
而青壮里身体条件最好的在干嘛?训练。
大战就在眼前,必要的时候这些青壮也是要上战场的,正好趁此机会把他们训练一下。
以前冬天大家不愿意动弹一是天气确实冷,没有好的御寒衣物出门就是找死。二是少出门就可以减少热量消耗,节约粮食。
在这两个问题得到解决后,大家还是愿意出门的。所以哪怕天寒地冻的,并不影响军事训练。
训练的主要内容就是队列和纪律,其他的技战术也不适合在这样的天气下进行。如果这些士兵合格的话,也会为后期的训练节约很多时间。
因为兴汉军内士兵的待遇和地位非常高,济州岛和白翎岛过来的劳工们报名非常踊跃,随便带动了新移民的参军热情。
余安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报名参军的。
这次新召的一万名士兵,平时依然会承担工程建设任务,战时就是预备队,拿起武器就可以上战场的,至于以后的定位视情况而定。
余安宁现在已经是施工队里的小队长了,算是小有地位。但是他还想进步,所以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军了,哪怕失去这个小队长的职务也在所不惜。
他的决定得到了主官白天桥的大力支持。
“安宁,你能这么想我跟高兴。别看工程队风光无限,但是一旦南关工程完成,肯定是要分流的。你的这个小队长能当到什么时候还不好说,早点未雨绸缪也是好的。”
“按说即使工程结束了,我把你要到建设司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建设司虽然也受重视,但是升迁还要看能力、功劳、资历,没有点机遇想往上怕是很困难的。”
“不像军队里,只要肯吃苦、敢拼命,机会多的是。要是运气好,升官的机会大把。所以为了你的前途,我是支持你去军队的。万一在军队里混不下去,我再把你招到建设司来,做个小工头也是没有问题的。”
白天桥对余安宁是非常欣赏的,余安宁肯吃苦,又爱学习。特别是头脑灵活,喜欢动脑子,人情世故也不缺,非常受上下级的拥护和喜爱。他的那个小队工作非常出色,多次受到过建设司的表彰,是个难得的人才。
越是如此,白天桥越是觉得他应该去军队里闯荡一下。
虽说兴汉军治下各部相对独立,权柄也各不相同,但是在这个乱世,军队再怎么说都是最重要的力量,所以在兴汉军体系内军队是最受重视的,资源也是倾斜最多的。军队里的任何一个高级军官在兴汉军里都可以算是响当当的一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