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那么只剩下减少人口这一条了。
当然减少人口并不是主动的杀死治下的百姓,而是当权者即使明白土地兼并的危害,但是当需要自己舍弃利益时,又会变得心存侥幸,直到活不下去的百姓造反。
一旦大规模的农民造反形成,基本也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而争顶之战并不是你想什么时候结束就结束的,当新的朝代建立时,都会发现人口经过战乱而大量减少,原有的土地大户绝大多数也被消灭了,大量的田地无人耕种,土地资源也开始重新分配。
这个时候的主要问题就变成田多人少,朝廷就会分发田地、鼓励开荒、奖励生育。这个时期只要不发生太大的意外,因为社会矛盾缓解,百姓人人有田安心耕种,基本都可以迎来王朝盛世。
再然后就是由盛转衰,开始下一个轮回。
鲁若麟的观点简单易懂,老百姓一想,好像是的啊,我爷爷的时候家里有20亩地,家里日子过的很好。后来子孙多了,土地也不够分了,家里的人要跑到地主家当佃户才能勉强糊口。再后来遇到灾荒,苛捐杂税又重,土地也被地主低价买去了,一家人只能做了流民,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济州岛的这些人基本都是鲁若麟论调里那些被减少的部分,都有亲身的经历,所以读起来特别有感触。
其实除了上面的办法还可以提高农业技术、培育高产作物、发展工商业等也可以缓和人口矛盾,只是鲁若麟没有详细讲述,不过即便如此还是引起了民众的热议。
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以及拼音的推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完成了初步的识字,阅读起来并不是很困难,所以兴汉月刊卖的非常好。
除了鲁若麟的文章,兴汉月刊还对当前的大明状况进行了分析,把大明的土地分配情况大概的分析给了民众看,以及为什么他们被收了越来越多的苛捐杂税,最后被逼得家破人亡。
大家看过之后才知道,哦原来那些勋贵高官文人们不交税,朝廷把这些账最后都算到我们的头上去了,难怪赋税越来越多,卖儿卖女都不够了。这些贼子们真是可恨啊。
兴汉月刊通过分析大明财政崩溃的原因,还顺便为全民纳税做了宣传,也得到了民众的响应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