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81章 国债期货风云  重生一万亿美金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的机构在“327”国债期货上做空,而以中经开为首的机构在此国债期货品种上做多。

1995年2月,市场传闻327国债财政部可能要以148元的面值兑付,而不是132元。

“327国债期货合约”之所以成为当时国债期货交易市场厮杀的一个重点,主要是围绕着它的贴息出现了不同的看法,万国证券坚持认为财政部不会贴息而做空,它的对手中经开却在信息的获取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995年2月23日,传言得到证实,财政部确实要对“327国债”进行贴息,此时的万国证券的管金生已经在“327国债”期货上重仓持有空单。

据说,当时管金生曾经要求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为万国证券的持仓多开敞口,但遭到尉文渊的拒绝。

而尉文渊并不知道的是,管金生此时已经在“327”国债期货上超过规定持仓量很多。

2月23日,16时22分,空方万国证券突然发难,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连续用几十万口的量级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

按照上交所的规定,国债期货交易1口为2万元面值的国债,730万口的卖单为1460亿元,而当时“327”国债总共有240亿元。

收市后,沪交所当晚紧急宣布:1995年2月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327品种的交易无效,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

如果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盘价到期交割,万国赔60亿元人民币;如果管金生砍出的局面算数,万国赚42亿元。

1995年2月23日,魔都万国证券公司没有足够的保证金,违规交易327合约,最后8分钟内砸出1056万口卖单,面值达2112亿元国债,亏损16亿元人民币。

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大陆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327国债事件”令万国证券这个在当时国内堪称优秀的“证券王国”陷入灭顶之灾。

万国证券受到了严肃的查处,它的股票发行资格被证监会取消,最终只能与其当时在市场上最为强劲的竞争对手申银证券被合并,组成了新的申银万国证券。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