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要开始了
阿ben的父母回房后,他便打开了电视机,这个年代的电续剧古装占了大比例,国内的“还珠”、“雍正王朝”,明珠的“方世玉”、“白发魔女传”、“绝代双骄”,都是古装剧,非常的热门,看到这里阿ben不禁的摇头,如果把后世的经典影视拍出来,例如:“亮剑”、“血色浪漫”、“武林外传”,“呵呵呵”这时的阿ben自己傻笑了起来。后世里自己其实对影视不是太关注,对流行音乐倒是非常熟悉,可惜现在自己不会谱曲,有那么多经典歌曲也没法子写出来。想想后世的重生小说,动不动就是卖歌多少钱,股市赚多少钱,各种赚钱云云,阿ben感觉自己弱爆了,回来十五岁,自己依然是什么都不会的渣男,身无一技之长。“看来还是要想办法充实自己的技能,去学学音乐,不然脑子里的财富拿不出来,那是多少让人可以火遍半边天的歌曲啊,股市就不要去想了,自己记不住那些关键的时间截点,不知道什么时候升,不知道什么时候涨,只知道个别股票在什么时间段能到什么高价,还是在新闻里面上来的,长线的投资,需要资金,目前自己不具备。而且,股票可能不如房产,有钱去囤股票,不如房产来的快,还是缺钱啊,自家缺,家里缺。”想到这里便关上电视和电灯起身向自己房间走去。
回到房间,阿ben便开始慢慢盘算往后的日子该怎么去折腾,是的,他心里用的是“折腾”这个词,因为自己拥有后世的记忆,全是后世的发展过程,但是自己目前没有资金,需要去累积。明明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走向,有先知的优势,却又要去按部就班的发展,有点像后世的手游“开局一个农民,伐木,扩土,建房子,建立你的文明”,这就是折腾。可是没办法呀,阿ben不能跑去一个集团公司面前出卖这些先知寻求合作,如果真去了,要么被当成神经病,要么就是送到公安机关举报,这人肯定是窃取信息了,不然怎么那么精准预判,这些明显不符合发展逻辑,所以要一步一步的去累积、沉淀、爆发。“电话卡”这个只属于这个时代的产品再一次出现在阿ben的脑海里,“干脆在妈妈那里呆两天,就先去羊城打工吧,三个月赚千多块钱,提前找好拿货的渠道,到了开学的时候也能卖的多些,发展的快些,”此时的阿ben忽然想到,却不知道此时的父母也正有同样的打算,只是自己的出发点和父母的不一样而已。想到这里,阿ben满意的笑一笑便开始缓缓睡去。
东山大桥位于嘉应市的东山,横跨嘉应大河,北边是东山书院,清朝创建,是嘉应市名校,十大元帅中的一位伟人出自这所名校。对面的桥头便是ben妈上班的地方,大姨经营的铺面,经营水电力器材。华夏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建设的速度飞快,各行各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大姨便是看准了这一点,依然停薪留职下海开办了这家店铺,由于大姨做生意讲究信誉,为人大方,赢得一直好评,生意也是愈来愈红火。早上8点半,阿ben和母亲便来到了这里,刚刚停下自行车,孙阿姨便热情的打了声招呼,孙阿姨是大姨请的帮工,因为大姨和母亲两个人实在忙不开。这不,大姨昨天亲自压货去外市送货,到现在没回来,回来估计也是三天以后了。这个年代的银行系统还没有后世那么发达,现金交易是常有的事情,送货上门,客户验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那个时候的铁规律。“
这是你儿子呀?你们真像,叫什么名字呀?这么大了,阿香好福气呀”孙阿姨热情的打着招呼,喊的阿香便是ben妈的名字。
“孙阿姨好,我叫文武,大家都喊我叫阿ben,我今天跟我妈来给你们帮忙来了”阿ben闻言便向孙阿姨介绍了自己。
“阿ben吃早饭了没,我今天起的晚,没在家里做早饭,路上买了包子”孙阿姨热情的说道,孙阿姨是外地人,和自己丈夫租住在里店面不远的出租房里,暂时没有生育,所以生活没有那么规律。
“我妈早上煮给我吃过了,你吃吧”阿ben回应道。“你别管他,你吃吧,早上给这小子煮了面条还加了两鸡蛋,饿不着”ben妈这时也说道。阿ben此时对着孙阿姨笑了笑便迈步向着茶水桌走去,先是给自己母亲和孙阿姨倒了两杯水,然后坐在椅子上看昨天的报纸了,因为是早上点多,当天的报纸还没送来,就在跟前最近拿了一张看了起来。头版便是谢书记在嘉应大桥指挥的相片,谢书记在后世被人说成是谢圆盘,因为当时嘉应市的汽车不多,基本都是摩托车,所以他在每个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都是建造的圆盘,而不是红绿灯,效率更高,一直到了2015年才开始逐渐拆除了交通圆盘,改建了红绿灯。阿ben看着当时的报纸,心里默念了一遍:“久违的嘉应市,久违的谢圆盘”,因为谢书记在当时办了很多利民的大事,所以口碑极好,阿ben也对这位书记非常有好感。看了有10分钟左右,门前一声自行车铃声响起,阿ben就知道是当日的报纸来了,起来接过了报纸,喊了一声:“妈。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