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有不浅的缘分,这道符,你贴身带着,可以早日康复。另外,感染风寒多是阴邪入体,可以多晒太阳。”
“至于香油钱,信士以后可以到附近的三元宫随心添供即可。”
说完,年轻道士就转身离去。
“我叫关俞,还不知道长尊号!”
得人馈赠,当然要问清名号。
“山野小道,俗姓弓长。”
人已离去,但声音清晰传到我的耳边。
弓长为张,原来是张道长。
我将符仔细收好,深深吸了口气,然后登上山岗,晒着太阳,吸纳阳气。
这时朝阳已升,照在高企的纪念碑上,金光折目。
相传此地原是赵佗所筑的越王台所在,唐代崔子向曾题诗《登越王台》于此,让当地官员感念重修,使其子崔炜后来得到了赵佗赠下至宝“燧阳珠”,换了十万缗。
都是传说,此时的我,是不太相信的。
反倒是另外一种说法比较符合二十一世纪的世界观,那就是:崔炜其实是个盗墓贼,什么派别就不可考了,盗了至今都不知踪迹的赵佗墓,偷出镇墓之宝“阳燧珠”,从此变土豪。
当然,这只限于回忆到此时的我,后来啊,我在鬼市摆地摊的时候,不仅转手过所谓的“燧阳珠”,还遇到了“玉京子”前辈,甚至机缘巧合之下,揭开了其中早已沉湮历史中的辛秘。
当然,真真假假,我就不便多言了。只要此书不一如既往地“太监”,相信各位还是有机会见到一些不曾记载的故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