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高帽子来,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于是场面就变得僵持。
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响了起来:“既然这样,那就求个卦吧。不过求完之后,不管是不是跟难民村有关,大家也不要为难难民村的,不愿意来往的,不来往就是了。不担心的,该怎么交往还怎么交往吧。如果圣意说是无关,那这个事情就这么过去,以后不许任何人再提起。”
这是渔村的乡老,林五爷,是渔村年纪最大的人。他的话在村里也是很有分量,大家见他这么一讲,就都不吭声了。于是两边争执的声音就停了下来。
林五爷看到大家也没反对,就说道,“那就开始求圣意吧。”
他转身问刘老四,说道:“你打算用什么方式求圣意?”
刘老四看到自己的奸计终于得逞,暗自得意,就说道:“那就用卜杯吧。卜杯最简单。”
说完,还不忘补一句:“那就让猴子去卜吧。”
所谓卜杯,则是古代占卜来判断对错的最基本工具。按最标准的做法,是要求用一个山羊角来制作的。把山羊角从中锯开成两半,变成了两个横截面为半圆的半个尖角,每个半边称为一瓣。原来角的外面部分,就是弧形部分,这个称为“杯背”或“外杯”,而锯开的羊角的中空部分,称为“杯心”或“里杯”。
不过山羊角哪里那么好找,于是后来更多的都是用木头削出类似是角的形状,再从中锯开,再涂上红色,也就可以用来卜杯了。对于大部分小庙而言,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木头卜杯的,偶尔有一对山羊角的卜杯,那就很珍贵了。
占卜时,占卜者将两瓣卜杯的杯心相合,拿在手中,然后跪在菩萨前,心中默念所断之事,再齐齐丢出。等一对卜杯掉在地上时,观察两个卜杯是那一面朝上。
对每个卜杯而言,如果是里面朝上,就称为阳杯。如果是背面朝上,则称之为阴杯。
如果发现两瓣卜杯有一阴一阳,这就叫“圣杯”,意味着所询之事是正确的,肯定的。
如果两瓣卜杯同时面朝上,这个叫双阴杯,如果同时背朝上,就叫双阳杯。而不管双阴还是双阳,都叫“无杯”。意味着所询之事是错误的,或者是不肯定的。
林五爷点点头,“好,那猴子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