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标很吃惊,也很震惊。
面对朱标的疑问和不敢相信,不止李善长无奈点头。朱标言出必称老师的宋濂,同样叹息点头。
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无奈和叹息到底为了什么。
或许,是因为失败。又或许是出于真的无奈。
面对开国皇帝朱元璋,他们应该是太急功近利了。
宋朝能走出东华门外唱名,那也是经历了几代皇帝。文人慢慢发展,慢慢集聚势力才成型的。
他们的确在后悔,后悔应该在朱标的身上。等朱标成为皇帝后,实行这套行政管理办法。
如今后悔已经晚了,世上如果有后悔药。恐怕他们会不计代价,也会买来。
因为他们清楚,一旦朱元璋提起刀来。那真是害人害己。
要达到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想,想必要退后上百年。需要文人们,付出的努力将士千万倍。
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更不清楚,大明以后的帝王会不会倾向于文人。
当然,文人集团来到朱标这里求情之前。并不是没有考虑过集团反对朱元璋。
以逼宫的形势,迫使朱元璋放人。以大明江山的稳定,以天下所有文人来威胁朱元璋低头。
没有文人,仅凭武人。不不不。
这不现实,武力改变不了大明。更加治理不了大明。
如果想以武人管理天下。大明必会重走唐末蕃镇割据的老路。
武人还是文人掌权的伤害,对江山社稷孰轻孰重。以军阀混战得胜的朱元璋自然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