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刀?这么重。”
朱樉将手中的长刃短柄大刀横在自己面前,对一旁的百户问道。
因为这把刀,或者说这里的刀。与朱樉见过卫所官兵使用的刀不同。
卫所官兵基本使用的都是长柄制式武器,这种短柄只有百户以上的军官才会佩戴。
将领,还有朱樉自己佩戴的就是剑了。
佩戴短兵器,也可以看做是身份的象征。
“回王爷,这是鬼头刀。是为官府的三班衙役们制造。”
“官府?”
朱樉疑惑:“官府不是下属有匠人吗?”
听到朱樉的问话,百户没有一丝犹豫。马上回答道:“匠户也归我们军匠千户所管。”
百户清楚,他们这是违背了朝廷制度的。
按理,军队的匠人和民间的匠人是分开管理。
但是,面对朱樉的问话,百户不敢有任何隐瞒。他怕自己隐瞒的后果,会让自己的脑袋搬家。
既然朱樉来到匠户所,那么肯定就会关注,会询问其他人。
朱樉点头:“虽然不合规矩,但是这样方便管理。”
朱樉看向两边的匠人,这些人中有老有小。都是一身污垢。
朱樉知道,这不是他们不爱干净。而是他们的工作所决定的。
“你们中间,有人懂火铳吗?”
朱樉说完,没有一个人回答他。不免有些兴趣哑然。
百户一见朱樉的表情,立刻开口:“王爷问话,懂火铳,能造火铳的人都回答一声。”
显然,百户的话比朱樉管用。
陆陆续续便有好几人开口。
朱樉朝他们招手:“都过来。”
朱樉数了数,还不少,有十五个人。除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大都是四五十岁,甚至更大年纪的。
“都不要紧张。”
朱樉见这些人在自己面前发抖,便笑着开口安慰一番。
朱樉说完,见他们好了一些。便把手中的图纸展开。
“你们都看看,能看懂吗?”
朱樉的图纸,他自认为画的很像那么一回事。很详细,他还在各种配件上有标注用途。
枪支的原理他是清楚的,毕竟玩具枪玩坏了不少。
原理其实很简单,扳机,弹簧,扣动扳机释放弹簧,弹簧推动撞针撞击子弹,子弹内部发生爆炸,形成推力。子弹便通过在枪管内旋转,最后射出。
但是具体怎么造,能不能造出来他就不知道了。
“都走近一些,本王又不吃人。”
朱樉见他们隔着老远,伸长脖子张望。又开口调笑一番。
果然,效果很好。这些人向前走了两步,但与朱樉也保持有三步的距离。
朱樉不在多说,而是把图纸展开,继续问道:“能看清吗?”
“能。”
十五人异口同声。
“能看懂吗?”
“能。”
再次异口同声。
朱樉很高兴。自己的成果被认可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
朱樉不在追问后面的问题,而是问他们。
“本王这次来的目的,就是想让你们造出图纸上的事物来。”
然后,朱樉又指了指两边的其他人。
“相信你们的胆子,要比其他人大一些。他们中间或许也有人懂。本王告诉你们,你们都不用怕。”
朱樉说到这里,突然提高分贝。
“只要你们能将这东西造出来,本王不仅承诺你们全部归入军户。再加上一条,允许匠人及匠人之后参加文试与武试。”
整个车间沉默。
朱樉最后的这一条,对他们的杀伤力是巨大的。
参加文试和武试,就意味着做官。做官肯定就意味着脱籍。
脱籍啊!
几代人,百年都难以实现的愿望。能梦想成真吗?
答案是肯定的。
只要能造出朱樉手中的火铳。
“等会儿,你们千户会来找懂火铳的人。”
“本王希望你们中间,不仅懂火铳,只要是懂火器的人都能前来。”
朱樉深呼吸,调整情绪。煽情的说道。
“你们都是匠人,都想改变目前的生活。所以,你们更加应该团结起来。你哪怕只懂一点,也可以为大家出力。团结就是力量。”
朱樉走了,去了旁边办公所在。
今日来匠户所,让他感觉自己的收获,可能会超乎想象。
历史上,明朝的火器就非常厉害。走在当代社会的前列。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明朝的火器发展,过于注重防御。
或许是朱家人,认为国家足够大,其他地区都是不毛之地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