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陈氏虎门侠义当  济世救国策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见陈到突然消失不见,吃了一惊,顾不得腿伤,也跳进水里,摸索着也钻了过去。陈到刚刚爬出池子陈群就跟了出来,陈到实在没力气再跑了,喘息道:“陈掌门,我真的没有恶意,真的没有。”陈群看了看他,坐在地上,道:“你真的不是跟伍如海他们一伙的?”陈到用力的点了点头,道:“是啊,我叫陈到。”陈群瞪着眼睛问道:“你姓陈?”陈到点了点头。

陈群笑道:“你不必非要说自己姓陈,我们陈虎门只对姓陈的好只是个幌子,其实只要是侠义之士我们都是有求必应。”陈到道:“但我就是姓陈啊。”出于对陈虎门的信任,他便把自己的所有遭遇都说了一遍。

陈群听了,道:“陈德是你的叔父,那倒是不假,我教过他‘陈氏战魂掌’。”陈到听了,坐了下来,道:“那就对了,我叔父正是用这一招才逼退了那领头人。”陈群道:“你叔父自称‘江湖浪子’,既留有富家子弟的身份,又在江湖上留有踪迹。我对他的人品没有怀疑,你既然和他一道,我相信你。你的遭遇我很痛心,但你总得记得这报仇绝不能操之过急。”

陈到默默的点了点头,叹道:“实际上,我还不知道那领头人究竟是谁。”陈群道:“他既想要《救国策》,那他自然还会出现。啊对了,你想不想听听我们帮其他的故事?”陈到听了,好奇心起,便点了点头。

原来这陈虎门在由陈平建立之后,周勃派人取收集信息编写了初期的《救国策》,同时张良也让他在江湖上交流的江湖高手编写自战国时出现的高深武功绝学,都编写在了一本名叫《济世策》的书里。这两本书随着改朝换代也在不断的扩充更新。到了桓帝、灵帝时期,两本书就一直存放在无群山庄地下的密道里。而《救国策》又为何会被放在陈府,则是因为陈虎门的上一任掌门陈鼎发现了黄巾起义的事情,觉得《救国策》不应再隐藏在陈虎门了,他想把《救国策》交给一个可靠的英雄,可是在半路出现了意外,在汝南一带陈鼎不知被谁所害身受重伤,在临终之际他将《救国策》藏在了就近的陈府,至于陈正的梦或许真的就是天意为之了。陈鼎死后,包括继任的陈群,整个陈虎门再也没有人知晓《救国策》在哪,所以陈群一听司马防提起《救国策》就特别警觉,以至于双方发生正面冲突,陈群还以为司马防偷走了《救国策》,还来打《济世策》的主意。

陈群又道:“叔至,听你刚才讲的,你有着济世利民的志向,这我很赞赏。但是你的武功恐怕还不足以支撑你的志向,不过你要是真能拜穆康为师,倒是很好的机会。”陈到叹了口气,道:“可穆前辈说我不是他的徒弟啊。”陈群摇摇头道:“你这么想就不对了,穆康既然肯教你‘破空浮云’自然就有继续教你武功的意愿。据我所知,穆康曾经收过一个徒弟,这个徒弟没有达成他的要求,所以他肯定还会收徒。”

陈到点了点头,经过柳元卿和陈群的轮番解释,他知道了如果成为穆康徒弟的好处,但他还是道:“我只能尽力做好自己,究竟能否称为穆前辈的徒弟,我想凡是没有一定,我尽力就好。”陈群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这样也行。”

两人站起身来,陈群揉了揉膝盖,陈到问道:“您的腿还好吗?”陈群摇了摇头,道:“放心,并无大碍。”又道:“这间房原本是一间密室,但多年来却多余了,并未有它的用处。”两人于是从水池中又回到了之前的房间。

陈到敲了敲那间房的门,又喊了几声,但是丝毫没有回应,回头道:“言弟可能是晕过去了,我们等等吧。”陈群又坐下身来,道:“叔至,你有着济世利民的志向,我倒想听听你对现在这个世道的看法。”

陈到听了,盘膝坐下,道:“其实说实话,我觉得大汉王朝已经坚持不下去了,或许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能够拯救黎民百姓。”陈群听了,摇了摇头,道:“你说得不全对,大汉王朝是走到了尽头,但现在绝不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你看现在袁绍、曹操这些人四处割据,要真是改朝换代,谁有这个资格?我觉得虽然改变不了现在的政治格局,但是我觉得选官制度可以改变。”

陈到根本不懂他的意思,问道:“我不太明白您的意思。”陈群伸手比划了比划,道:“早在孝武皇帝的时候,我们采取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你明白吗?”

陈到点了点头道:“不错,以前我都见过郡守、县令他们举孝廉那些。这个制度有什么问题吗?”陈群笑道:“可能你对此了解的还是太少,其实现在的察举制已经被门阀世族操纵利用,现在的乡闾舆论都被他们所左右,所以现在的察举制是非常之腐败。同时这些地主和那些读书人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也就是阶级矛盾。不过现在是乱世,阶级矛盾肯定是有的。但要想重建一个太平的时代,就必须要重建一个新的选官制度。我打算等真正的英雄人物一统中原后就去投奔他,向他说明我的看法。”

陈到问道:“那您打算建立一个怎样的制度呢?”陈群道:“你对政治也有兴趣吗?那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