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客气,举手之劳。”李睿听着刘天逸自报家门,心中却嘀估起来,同样是永渠县,都是姓刘,莫非有什么关系。
“若不是公子救我兄妹,还给我们安排地方居住,我们怕早就横尸破庙了。我与舍妹无以为报,我也曾读过几年的书,识一些字,要是公子不嫌弃,我愿意跟随公子左右做一个书童。”
“不必如此”李睿吓了一跳,古人这动不动就为奴为婢的让人太有负担,他还是喜欢红袖添香,一个男书童,想想就觉得奇怪。
“不知,刘公子可有寻到在外的父母。”他可是还记着之前听他们说,父母还在城外。
“还请公子恕罪!”刘天逸向李睿行了一个大礼,“之前是我骗了公子,其实我与妹妹乃是待罪之人,我父亲乃是永渠县县令刘茂。”
刘天逸这一番话让李睿心里惊骇不已,又觉得这个世界太小,都是永渠县的,都是姓刘,而且兄妹二人一看都不是普通人家的穿着和谈吐。他隐去了关于刘县令的事没有提,准备把这段故事是烂在心里。
“刘公子,你这几天在这静养静养,如果过几日你还是坚持要到我府中,我另行安排。”李睿希望刘天逸能考虑清楚,不要因为冲动做决定,但是看在刘县令的面子上,他也会给他们兄妹安排好生活。
“张大夫,不知你这里有没有硝石?”
“公子要消石干嘛?可是家中有人患了伤寒之症”
硝石也叫消石,一者投入水中即消,二者能消化诸石。
“家中一切平安,我需要拿它来急用,你有多少都给我。”
“消石使用计量不大,我的医馆未曾备下多少,但是公子若有需要,可以到沈记药材店采购。”保安堂也很少用硝石,因此也没有多少,张大夫就把李睿介绍到城东的沈记药材店。
李睿匆匆离开保安堂,带着胡勇往城东沈家药材店走去。
寻了好久李睿才找到这家沈记药材店。“这位小公子,可是要买些什么,本店提供大量中草药,量大从优,货真价实。”一个掌柜模样的中年人,抬头看着李睿。
“掌柜的,不知这里有没有硝石卖啊”
“公子要硝石,怎么不去医馆买,虽然硝石用的少,但是各大医馆应该都有啊”
“我要的量比较大,你们有多少,我要多少。”李睿觉得最起码要个好几百斤才够用。
“若是公子要大量采购,那还需交一定的保证金,我吩咐家中大量为公子收购。”虽然没见过大量买硝石的人,掌柜的觉的或许什么人都有吧,这东西城外山之上要多少,制多少,不过是多花些功夫。
李睿拿出身上之前何如意给他的银票,大约有二三百两,往桌上一放,“那掌柜的就按这个价钱给我采购,采购完了就给我送到,乌衣巷,府尹大人的宅子”
“原来是李公子,在下眼拙,没认出来,李公子放心,我沈记药铺诚信经营,百年老字号,一定给你们置办妥当”
李睿相信药铺还不至于敢糊弄自己,他让掌柜的把现有的硝石都给他装着带走。
大概十来斤的硝石,掌柜的免费送给了李睿。
李睿和胡勇回到府上,看到有很多陌生的的工匠在院子里忙活,他看到正在指挥干活的管家福伯,“福伯,这是在干嘛?”
“少爷,郑将军把在大名府的房产都赠给了我们家,正好隔壁也是,老爷让我把隔壁的院子打通,然后把庆阳书苑搬到隔壁去,过几天李府也要搬到府衙去住,这里就留给书苑。”
按规定李景任职府尹,便要把家眷搬到府衙去住,府衙有专门的后院用于官员日常生活居住。
由于公务繁忙,李景也不可能再担任教习,他不但不打算关闭书苑还要扩大规模,准备邀请几个名师,把私塾变成正规的青阳书院。
李睿回到自己的小院,他让芍药提前准备好了食材,蜂蜜,牛奶,葡萄,草莓,加上一些西瓜汁。他把食材都倒进一个碗里,加入一半的清水,然后放入装着硝石的大盆里,倒入清水,不断搅拌,一柱香的功夫,一盆炒冰就做好了。
李睿让芍药照着这样再做几碗,自己先尝了一下,味道不错,然后用食盒装起来,他拿着拎着食盒往母亲的院子走去。
进了院子,就看到李母正在院子的石桌旁给妹妹喂饭,边上站着的丫鬟不停的给李萱扇着扇子。
天气太热了,李萱根本吃不下饭,一个劲的闹着别扭。
“母亲”李睿给向着李母问好,那手中的食盒放在了院子的桌子上。
“睿儿,你怎么来了,这是什么?”
“这是我给妹妹带的解暑的食物”李睿摸了摸李萱的头,“哥哥给你带了好吃的东西。”
“哥哥,骗人,之前还说要给萱儿做好吃的。”李萱委屈的神情楚楚可怜。
李睿把食盒打开,一股凉意从盒子里弥漫开来,两碗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