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十五章:相约大理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头,这才答应下来。段和誉对高量成也点点头,示意他不必阻拦。

明红见状,马上娓娓道来:“话说,远古大理曾是一片‘荒眼地’,实乃不毛之地。还被作恶多端的‘罗刹’占据。后来,从西方的‘妙香国’来了一位佛法无边的老和尚,这老和尚牵着一条白色的小狗,找到罗刹,对他推心置腹的说:“老衲从西方远道而来,想在你这讨块袈裟大的地盘容身。不知意下如何?”罗刹一想,袈裟能有多大?便随口答应下来,不以为然。只见老和尚将袈裟向空中一掷,一瞬间,这袈裟便神奇的向四周慢慢展开,越飘越远,居然把天地都覆盖起来了。罗刹这才急了,诚惶诚恐,赶忙吹起一阵妖风,想卷走袈裟,阻挠老和尚。只见老和尚身边的小狗汪汪大叫,腾空一跃,用四条腿镇住袈娑四角,无论多大的妖风来袭,都纹丝不动。罗刹与老和尚斗法落败后想反悔,却被囚禁于点苍山下的洱海里。自此,月光如水时,每逢中秋佳节,罗刹都伤心难过。旷日持久,老和尚点化罗刹,让他吃斋念佛,后来罗刹幡然悔悟,便洗心革面,做了许多对当地黎民百姓的好事。可罗刹却羞愧难耐,自以为面貌丑陋,感到心里有愧,就离去了。由此,罗刹走后,一个美丽的姑娘乘着一叶白色的小船,飘飘荡荡,来到苍山下,又遇到一个当地的文武双全的王子,二人相见恨晚,情好日密,繁衍生息,在洱海边,成为了一对逍遥自在的神仙眷侣。他们喜欢穿白色的衣服,最后得道成仙,做了天外飞仙。”听了这样的故事,众人不能平复心绪。段和誉等人也将信将疑,佩服明红编故事的口才了得。高量成这才放下心来,其中并无半点对高氏子弟的诋毁诽谤之词。为何高氏子弟害怕有人污蔑他们在大理国的所作所为,其中缘由,子午等人难知底细,恐怕只有高量成他们高氏子弟最清楚不过了,想到这里,高量成哈哈大笑,乐此不彼。

“不知大理国风土如何?”赵香云见气氛活跃,就饶有兴趣的问道。子午笑道:“如若不是公主殿下此番前来,我们还不一定来得了。”“百闻不如一见。”普安点点头。余下笑出声来:“可不是,大理国如此乐土,方才听了这样绝美的传说,实在美不胜收,世所罕见,叹为观止。”“早就听说我大宋西南有一个颇为神秘的大理国,此番前来才明白,原来大理国也并不神秘,所谓的神秘,只不过是世人不了解而已。如若了解了,神秘的面纱自然就不翼而飞了。”武连乐道。

“天下人间有许多地方听上去很神秘兮兮,只是我们不了解。”黄叶点点头。

黄香笑道:“比方西夏、高丽、大金国!”“西夏,最是神秘兮兮。”明红乐道。

赵香云见段和誉也喜笑颜开,马上叹道:“段王如若不便相告,也不强求。我父皇曾与段王交好,他老人家曾在女真人那边受苦受难,做女儿的对不起他。如今他驾鹤西去了,我为他感到高兴,免得继续受苦受难。此生此世,我都难以忘怀父皇曾经的音容笑貌了。”说话间,泪光点点。

“本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说说看,也无妨。回忆我大理国的光辉路程,实乃思绪飘飞。还记得,唐朝天宝年间,有一场战争,大将军段俭魏大败唐军,为南诏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南诏国王蒙阁罗凤擢授为清平官,传六世至段思平。段思平初为幕览,也就是小府副将,可他武艺超群,才干出众,旷日持久,便被提拔为通海节度使,成为统辖一方的大将。当时天下局势风云际会,南诏走向末路,先后被郑买嗣的‘大长和国’、赵善政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的‘大义宁国’所取代。这几个草头将军建立的王国如同中原的南北朝一般,存在大都很短,便是走马观花,昙花一现,相互更迭,难免一番杀戮,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南诏尊圣二年,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国,改元兴圣。其弟杨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疑惧之下,杨干贞下令追杀段思平。段思平因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部族中。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是故交,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南诏兴圣元年,杨干贞的权位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改元‘大明’。段思平随即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进攻南诏,所向皆克,遂进攻大理。当时杨诏等陈兵据桥,段军不能通过。当晚段思平在梦中得到三个梦境:‘人无首;玉瓶无耳;镜破’,感到大惑不解,军师董迦罗指段思平的梦境乃吉兆,正道是:‘君乃丈夫,去首为天;玉瓶去耳为王;镜破则无对者’,因而军心大振。是日,段军找到一名浣纱妇女,指引段军渡河地点,曰:‘人从我江尾,马从三沙矣,尔国名大理。’段思平大军按照浣纱妇女的指引,成功渡河,杨诏兵败自杀,杨干贞知道兵败消息后弃城而逃,为段思平军所擒,大义宁国灭亡。大明七年,段思平即位,改国号‘大理’,建元文德,仍定都羊苴咩城。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后,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大理国由此如日中天。后来,段思平在邓川田间地头体察民情时突然驾崩,其子段思英继位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