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十章:功败垂成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心你明白,你的心他也知道。陛下与你时时刻刻都在一起。好了,话就带到这里,事不宜迟,先行告辞。”公公看着岳飞郑重其事的说道,一字一句,都是宋高宗的原话。岳飞回应道:“好,公公慢走,恕不远送。”只见,公公引众跨马,大队人马,旌旗飘扬,匆匆而去。

“陛下为何此时让我等班师回朝,我们要向河北挺进了,此时此刻实乃不合时宜。”张宪叹道,一瞬间神情恍惚,难以置信,掏了掏自己的耳朵。岳云忙道:“父亲,这可如何是好?”子午四人面面相觑,也脸色煞白,灰心丧气。本是热血沸腾,顷刻便心灰意冷。一个个眨了眨眼睛,耳朵嗡嗡作响,好似听不到任何声音。

岳飞收起圣旨,缓过神来缓缓道:“朝廷之中定有奸人作祟,陛下听信了妖言!实在匪夷所思,难以置信。”“莫非是秦桧、汪伯彦等人。”张宪惊道。牛皋气急败坏:“这狗官,妖言惑众。”“看看,我说当年归顺朝廷,就是方腊宋江的下场,果然如此。”王贵骂道。梁兴惊道:“王贵兄弟,不可胡言乱语。”“王贵兄弟,你这话可是大大的忌讳。”岳飞马上看向王贵。王贵不服气:“我们要挥师北上了,皇上却要我们退兵。这不是三国故事重蹈覆辙么?如今朝廷出了个‘黄皓’,如之奈何?”“何谓黄皓?”张宪惊道。岳云一脸不悦,忙道:“除了秦桧,还能有谁!”“当年诸葛孔明出师北伐,就是黄皓妖言惑众,蛊惑后主。”子午道。余下掷地有声:“可不是,黄皓是个太监。”“我大宋太监不干政。”普安叹道。武连笑道:“童贯还带兵打仗了。”

“如今,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所谓欲食之鸭,不见踪迹。是何道理?真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皇命难违,我等只好退兵!”岳飞摇摇头无可奈何道,眼圈一红,掉下泪来。

子午四人见状,面面相觑,也是伤心难过,一个个摇摇头,眨了眨眼睛,泪光点点,顿时也是无计可施,无可奈何。一瞬间想起赵香云,武连心里暗骂,宋高宗,你真是个大大的糊涂蛋。赵香云为何是你妹妹!

夜晚时分,岳飞在朱仙镇城外大帐之中歇息,顷刻心中顿时倍感焦急和无奈,便提起笔来向宋高宗上一道奏章以回应金牌之事。烛光点点于案几之处,若隐若现,岳飞铺开纸张,他写道:

臣飞言:

人言,忠君爱国,人臣之作为。忧国忧民,天下之所望。如今陛下在江南之地,乃是大宋半壁江山之主,岂不愿做一统山河之帝乎?太平长久乃是黎民百姓之愿,陛下实知太平,也为太平而奔波忙碌。可只知一时太平,而不知持久太平,微臣甚为不解。万望陛下息怒再三,微臣并无他意,只是疑惑不解而已。郾城大捷、朱仙镇大捷,实乃我大宋北上之大胜矣,金人锐气沮丧,丢盔弃甲,疾走渡河而逃。如今四方豪杰归于王师,天下大势利于我朝。将领尽心竭力,士卒视死如归。机不可失,失不复来,岂可轻易废之。

微臣每忆靖康之耻,未尝不痛哭流涕。想当年陛下于应天登基大宝,定建康为大宋留都,实乃万民之望。北定中原,讨贼还都,乃是顺天意、聚民心之举,此时陛下却令我等班师回朝,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亲者痛,仇者快,忠臣良将心灰意冷,乱臣贼子逆天而行,人神共愤,天理难容。

陛下不愿北上而去,收复失地,还于旧都,有陛下之虑,微臣岂能不知。然则陛下不可因一时之太平而废北上之大局。此番班师回朝,天下苍生苦矣,陛下一世英名也一去不返。方今天下金贼势大,西夏只是时机未得,恐怕此时业已蠢蠢欲动,暗暗而行。微臣慕诸葛孔明之遗风遗德,陛下并不陌生,可陛下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也。如今我大宋无论国力军力大可一统山河,救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往昔岁月恍然如梦,可君臣往事油然历历在目。记得陛下登基大宝之时对微臣言道,在东京有梦华之感,微臣也笑言,大可作《东京梦华录书》予以记之,陛下称赏不已;微臣在牛头山大败兀术救陛下突围,陛下言臣忠义;臣兵出徐州之时,陛下亲笔题写‘精忠岳飞’于臣,鼓励说,多加保重,奋勇杀敌;微臣出师降服杨再兴之时,陛下意欲为微臣建造府邸,微臣婉言谢绝。

此些往事无不透露出陛下宽宏仁爱,大智大勇,明辨是非之意。陛下南渡以来大宋元气恢复,将士感陛下知遇之恩,思图回报,天下黎民百姓希望陛下北定中原,一统山河。

如今却这般行事令人匪夷所思,微臣泣涕连连,言语冲撞之处还望恕罪,微臣精忠报国,天地可鉴。如若赴汤蹈火,甘愿再所不辞,望知晓微臣之忠心耿耿。臣诚惶诚恐伏拜,临而泣涕,言语不知。如有妄言,乃是肺腑,望陛下恕罪矣。

写毕岳飞命快马加鞭星夜送往临安去了,虽说奏章业已送抵临安,可次日赵构看毕不但没有体恤之情,反而恼羞成怒,又一道圣旨往朱仙镇而去。

次日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