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一章:峨眉月光(一)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弟子们也看向普安,只觉山上来个男人,很是诧异万分。忍不住拉过黄叶问道:“师姐,这男人如何上山了?”见弟子们目瞪口呆,又问黄叶,净水师太马上解释一番,弟子们才明白过来。黄叶与弟子们相互寒暄,众人意欲走进厅堂说话。普安却站着纹丝不动,弟子们也偷偷看向普安,只觉男人前来,很是稀客。

见普安盯着寺庙的大门匾额发呆,净水师太介绍道:“这是我峨眉山的第一名刹,创建于晋,称普贤寺,唐时改名白水寺,现到如今,世人称之为白水普贤寺,也是我峨眉派的祖庭所在。”“既然是峨眉山的祖庭,自然有不少镇山之宝,可否引见一番,也算不虚此行。”普安点点头,好奇的问道。

黄叶介绍道:“我大宋太平兴国五年,成都府的地方官员多次向太宗皇帝上奏说普贤菩萨在峨嵋山现相。太宗皇帝便下诏指派工部官员前往成都,专门督造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的铜像。该铜像分段铸好,南运三百余里,铆接而成,供奉在我峨眉山无梁殿。要不要去看一看!”说话间带着普安前往参观。

净水师太本想不提此事,免得太过招摇,可黄叶心直口快,如之奈何。执拗不过,只好默然不语。净水师太、黄叶、普安,与弟子们缓步进入无梁殿。

普安抬头一看,大吃一惊。只见眼前果然一尊大佛。这尊铜像高大贵气,蔚为壮观。造型为普贤菩萨坐在六牙白象背上的莲花宝座之上。只见,普贤菩萨头戴五佛金冠,上嵌六颗宝珠,比其它菩萨更加华贵美丽。头向左微斜,双眉清秀弯曲,两眼含神平视,鼻小口端,腮部丰满,两耳佩环,颈戴项圈,胸垂珠饰。上身垂直端坐,身着披肩,环系彩带,胸部半露。双腿盘曲,坐在莲花宝座之上,庄重之间,又显自然。双臂弯曲,手执如意一只。莲花宝座为金色,金光闪闪,神采奕奕。莲花宝座下,一头白色大象,俯首贴耳,目光下视。鼻低垂,六只长牙外伸,四蹄平站于四朵莲花之上。

“这池子果然与众不同。”出了大殿,路过一片红叶林,眼前豁然开朗,一片池水,扑面而来,但见波光粼粼,又听蛙声阵阵,声声悦耳,普安饶有兴趣,停了下来,驻足观看,马上俯身用手逗蛙玩,随即追问开来。

黄叶介绍道:“这狮子岭下,普贤道场,始建于东晋,唐时慧通禅师曾在此驻锡,听说这寺五行属火,寺庙屡建屡毁,于是改名白水寺。寺庙建在群山之中突起的一座山峰上,诸峰相映,苍翠环照,一年之内,景色宜人,尤其秋高气爽之时,峨眉山下夏暑尚存,金顶三峰已初飘白雪,而位于这半山腰的万年古刹,正处在秋高气爽之时。眼下正是八月时节,林中色彩斑斓,红叶如醉,寺内这白水池,碧波荡漾,蛙声如琴,丹桂飘香,令人怡然神爽,因而称之为‘白水秋风’。你眼前的便是如此景致!”

众人坐在“白水秋风”边的小亭,环顾四周欣赏美景,弟子献茶,普安却之不恭。净水师太也微微一笑,看着波光粼粼,喜乐无比。

“好一个‘白水秋风’!”普安赞不绝口。净水师太问道:“青城山的秋高气爽听说也不同凡响,是也不是?”“那是自然!我青城山的秋高气爽,实在美如一幅画!这银杏叶金光闪闪,绿树成荫之间,或红或绿。潺潺流水,风景如画。这上山的香客,实在很多。他们嘴上说烧香祈福,其实是想驻足,流连忘返一番青城山的风景如画。”普安马上介绍道。

“我峨眉山也差不到哪里去!”黄叶不服气道。净水师太摆摆手:“罢了,罢了。在这成都府,要说与我峨眉山相提并论,也只有青城山了。”“天下名山大川,各有所长,不必比来比去。如若行走江湖,领略不同风景如画,也算是大大的福分。可偏偏我就有,真是受宠若惊。”普安道。“你都去过那里?说说看!”黄叶马上饶有兴趣的追问。普安见净水师太也饶有兴趣,就笑道:“我们去过恒山、嵩山、华山、普陀山、武当山。如今我来到峨眉山,也算不虚此行!倒是有几座城池,很值得一提!”

“几座城池?不知是哪几座城池?”净水师太一怔。普安道:“我们去过东京、成都、幽州、扬州、镇江、秀州、襄阳、南阳、郾城!”“我以为你们走遍天下了,比我去过的地方,少许多!”黄叶笑道。净水师太马上瞪了一眼黄叶:“胡说八道!你就去过成都,还去过哪里?难道还要算是眉山与乐山不成?”“我神游过,也算去过了。”黄叶尴尬一笑。“不错,我去过的地方不算多,我家师父与师伯才算是走南闯北,行走江湖,走遍天下了。他们可不简单,听说他们小时候与世隔绝过,故而后来下了终南山,就走南闯北,这行走江湖的机会可就数不胜数了。”普安叹道。

“贫尼素闻张明远、费无极当年出使西夏,去过兴庆府!还去过雄州,我可听说他们还去过契丹的幽州了!”净水师太道。“不错,师太所言极是。家师去过许多地方,做弟子的可比不上!”普安点点头。“去过又怎样!没去过又怎样?不过是多了些谈资罢了,也没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