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八章:大江东去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还有阳光灿烂,还有月光如水。太祖武德皇帝至今,我大宋富甲天下,堪当盛世辉煌。大宋黎民百姓不容易,我们这大宋必当青史留名。”

“你们可知我大宋凭什么与汉唐分庭抗礼么?”普安问道。

武连笑道:“大唐是诗的唐朝,我大宋便是词的天堂。”

“我以为,我大宋还有文章!岂不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何其逍遥自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何其心旷神怡;苏东坡的《前赤壁赋》,何其神乎其神。”赵香云补充道。

黄香叹道:“我感觉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也不错,苏洵的《六国论》更是名扬天下。”

“周敦颐的《爱莲说》也是名文。”黄靖笑道。

子午如数家珍道:“我以为,春秋战国以来,现到于今。有十篇文章,堪当中原文明之瑰宝,正道是庄子的《逍遥游》、司马迁的《鸿门宴》、诸葛亮的《前出师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刘禹锡的《陋室铭》、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东坡的《前赤壁赋》。”

“可不是,以上这些人虽说早已作古,可他们写的文章却流传于世,后人虽说无法见到他们的人了,可在字里行间也可感受到作者的一片深情。”余下赞不绝口。

普安道:“所言极是,这亭台楼阁会毁坏,古书古画会遗失,可妙笔生花的文章却会代代相传。可见写出好文章之人,会随着他们的大作,活在后人心中。”

“何谓永垂不朽?我看文章会永垂不朽,而非人。”武连深以为然。

赵香云乐道:“司马迁所言极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看这重于泰山也罢,轻于鸿毛也好,也没什么大用。反而是一篇文章,给人赏心悦目,这等重于泰山,才会是经典永流传。”

“人固有一死!这话听上去好伤感。我多想长生不老!”黄香叹了口气。

黄靖捋了捋胡须,哈哈大笑:“傻孩子,秦皇汉武,都想长生不老,他们折腾那样许多,有什么用,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这人生在世,别总想着天长地久,为何不想着彼此拥有?”

众人听了这话,顿时恍然大悟,一瞬间,醍醐灌顶。没想到黄靖如此高深莫测,头头是道不说,还语出惊人,妙语连珠。子午等人与黄靖越发熟识,成为忘年交也在所难免。子午四人对黄靖佩服有佳,与黄靖说说笑笑,子午四人感到莫名的喜乐无比。随心所欲,无话不谈。

“世人都说江南好,不知江南有何好。”子午看向远方,马上笑道。

余下目不转睛看向黄香,自然对这话心不在焉,当子午拿手指头在他眼前晃了晃,这家伙才缓过神来,马上叹道:“江南的好,恐怕只有迁客骚人才可感同身受。尤其这鄂州的黄鹤楼,便是古往今来,迎来送往许多被贬谪之人的必经之地。”

“余下,你心不在焉想什么?”普安笑道。

余下愣了愣,乐道:“想什么,当然在想江南好了。江南的风景秀丽,江南的人杰地灵,江南的美人如玉,江南的锦绣文章。江南实乃天上人间,岂不闻苏杭繁华,名扬天下。”

“江南是锦绣文章之乡,这话可是曹孟德所言?曹孟德总爱口出狂言,世人早已司空见惯。”赵香云饶有兴趣之际,问道。

“不错,曹孟德当年征讨江南,派张辽在逍遥津大战孙仲谋。形势危急,可东吴战将周泰、甘宁等人奋力厮杀,护佑孙仲谋逃离险境。此番张辽虽威震逍遥津,可惜没能活捉孙仲谋。事后曹孟德面对大江东去,仰天长叹的说:‘老夫一统塞北,荡平四方,可谓天下无敌。可惜江南未平,此为一大憾事。如今眼看逍遥津要活捉孙仲谋了,难料江南锦绣文章之乡,也有如此虎将。看来欲要踏平江东,须待时日。’”武连点了点头,笑道。

“曹孟德这个糟老头子真有意思,如何想踏平江东。”黄香乐道。

子午若有所思道:“他想称王称霸么?可是他已做到了,不过曹孟德想做秦皇汉武,他不想做割据一方之主,我想这也是曹孟德不称帝的缘由。”

“我想也是,可见曹孟德与众不同。他的大气魄非常人可比!虽说曹孟德不是皇帝,这也只是名义上的空缺,可浩浩青史之中,如何没有曹孟德?想必曹孟德也可与秦皇汉武并列。”余下笑了笑。

武连为了在赵香云跟前显摆,就笑道:“我倒想起一首诗来,这首诗可不简单。你们听听看!”说话间,吟诵开来: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果然头头是道,饱读诗书。这杜牧的《题乌江亭》居然也记得。这首诗是大唐杜牧为怀念楚霸王所作,对楚霸王的所作所为不敢苟同,讥讽之意,跃然纸上。倒是与太史公司马迁所言有些相似意味了,正道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黄靖大惊失色,赞不绝口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