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三章:蒙混过关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劫难逃。你们高丽是识时务者,自然为俊杰了。”韩昉道。

余下道:“那是自然,高丽对大金国历来都是毕恭毕敬,还记得金太宗时,我高丽使节就千里迢迢赶往燕山府,拜见金太宗。此番本想到上京朝见金熙宗陛下,只是听说兀术将军在东京驻扎,故而前来拜见。略表寸心!没曾料想,金熙宗陛下就来了,也算我等的福气,可以一窥陛下龙颜,实在三生有幸。”

“你们在成都做买卖?不知大理如何?”韩昉笑道。

武连寻思:“大理,我们虽说没去过,可也早有耳闻。难不倒我!”想到这里,马上笑道:“大理是个小国,与我高丽差不多,都是礼佛之国。大理商人很是聪明过人,我们经常上当受骗。”

“大理人这毛病都跟宋朝学的,是也不是?”韩昉哈哈大笑。

普安义愤填膺,只好按耐住,话锋一转,笑道:“不错,不错。不过西夏也好不到哪里去。”

“西夏、大理、高丽,皆是小国寡民。吐蕃更不用提!至于西辽,难成气候。眼下也就宋朝与我大金国为敌!”韩昉道。

金熙宗气道:“赵构欺人太甚,他居然不投降。害得天下黎民百姓苦不堪言,他有多大的罪过!如若天下一统,岂不很好?朕自然会爱戴天下臣民。”

“陛下所言极是,如若大金国爱戴天下臣民,就要让天下归心。一统山河实乃大势所趋!不过国不分大小,皆天下一家。大可异彩纷呈,各得其所,何乐而不为?如若一概而论,就怕萧杀一片,没了鲜活之气,岂不是大大的遗憾?”黄香点了点头。

金熙宗反驳道:“有些道理,可我女真人经历过太多的刀光剑影,忍辱负重。当年被契丹人欺负的咬牙切齿,后来大宋又蔑视我女真人。两番奇耻大辱,岂可善罢甘休?故而我太祖起兵,灭辽攻宋。如今逐鹿中原,就是想安天下之心。挥师南下,便可一统山河,造福天下苍生。”

“可宋朝人他们却心有不甘,想守护赵匡胤留下的河山,如此说来,他们也没什么大错。”子午叹道。

金熙宗背着手,微微一笑:“赵匡胤,这个人,朕喜欢。他与我金太宗有些模样相像,对他,朕还是佩服有佳的。至于后世赵家子弟,不敢苟同。尤其这个宋徽宗和宋钦宗,是大大的糊涂蛋。当然,宋徽宗都死了,不说也罢。宋钦宗眼下还活蹦乱跳的,朕没少责备他,念在他一把年纪了,不和他将计就计。”

“陛下如此孩子气,真是可爱。”武连笑道。

完颜希尹马上怒目而视,大喝一声:“大胆!我大金国陛下,你居然敢说他孩子气。哪里的胆子?快说!”气氛马上紧张兮兮。

子午四人担惊受怕,黄香捏了一把汗。

金熙宗却不在乎,顿时摆摆手:“退下!孔子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高丽都臣服我大金国了,话难道还不让人说么?朕早就告诉你们了,我大金国要想雄霸天下,必得从汉学中悟出不少道理。正所谓,以德服人,不可不察。”

“陛下,以德服人是孟夫子所云,非孔夫子所云。”普安道。

完颜希尹马上气道:“陛下,看这高丽人,居然有恃无恐,敢胡言乱语,对陛下不恭不敬,岂有此理?快快拉出去砍了!”

“这位大人,素闻你是女真人中学识最高者,如何气急败坏了?君子动口不动手,你可知道?”余下哈哈大笑。

金熙宗道:“退下!朕的话,都不听么?完颜希尹,朕看你是老糊涂了。他方才所说,是对的。朕故意说错,没想到,他居然听出来了,佩服,佩服。”

“陛下文韬武略,天下第一。想不到孔孟之道也是如数家珍。”黄香马上舒了一口气。

金熙宗道:“朕最喜欢这样几句话,正道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你们高丽人以为如何?”

“这话,可害苦不少宋人了。”黄香道。

子午见金熙宗不明白,马上解释:“舍生取义,虽说不错。可还有一句话,叫做‘上天有好生之德。’好死不如赖活着。”

“岂不闻‘嗟来之食’的故事么?”余下也一本正经道。

普安道:“还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又当如何解说?”

“我们不明白,想必陛下明白?”武连道。

金熙宗看向韩昉:“还有请教先生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臣可不能以偏概全。自古以来,素闻孔孟之道,皆是要爱民如子,陛下如若想一统山河,必得爱民如子,行善积德。”韩昉道。

完颜希尹一脸不悦:“我大金国靠的是真刀真枪!文绉绉的不适合!虽说本官也喜欢汉学,可宋人的琴棋书画,毕竟昙花一现,虚无缥缈,不可沉迷,如若不然,便是那宋徽宗的下场,是也不是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