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可比他好许多,汉高祖当年好歹是个亭长,刘玄德却是个寻常村民。至于这帝室之胄的由来,我看也不必去追寻了,只有刘玄德心知肚明。”
“我最喜欢的便是三国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这便是周公谨与小乔。苏东坡在他的大作里说的极好,正所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对这打打杀杀的倒没什么好感,可对周公谨与小乔的故事却记忆犹新。可世人却知之甚少,不知何故。”明红也饶有兴趣,马上笑道。
月儿感同身受,微微一笑:“在东京,我听许多说话人,在杜撰故事,就听到这样的故事:东汉建安四年,孙策从袁术那里得到三千兵马,回江东恢复霸业,在同窗好友周瑜的扶持下,一举攻克皖城。皖城东郊,溪流环绕,松竹掩映着一个村庄——乔公庄,后人称之为乔公故宅。乔公有二女国色天香,又聪慧过人,远近闻名。孙策与周瑜此番路过,如何不道听途说。见了乔公,在院落偶遇二女,眉来眼去,就一见钟情了。孙策与周瑜马上遣人礼聘,得邀乔公允许,最终送入一对姊妹花。于是,便有了孙策纳大乔、周瑜娶小乔的韵事。”
“姊妹花是什么花?”明浩歪着脑袋,嘻嘻发笑。
怡乐朝明浩后脑勺轻轻敲了敲:“笨蛋,姊妹花不是花。”
“居然敢打我。”明浩摸了摸后脑勺,气呼呼道。
怡乐做个鬼脸,转身撒腿就跑:“来啊,追我!”
两个小家伙追逐打闹跑开了。
“杜牧也有一首诗,对这周公谨与小乔的故事,说的恰到好处。”子午瞅了一眼明红,微微一笑,随即吟诵开来: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不错,我以为杜牧这一首诗写的最是恰到好处。不过,我以为借东风岂不荒诞无稽么?风儿如何可借,莫非三国有神仙?再说曹孟德固然好色也不至于为了二乔就南下。曹孟德毕竟是个大人物,这心怀天下,气度就不凡了。岂不闻,曹孟德所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明红对这一首诗也烂熟于心,随即会心一笑。
听了这话,众人无不惊讶万分,暗自佩服。子午更是喜欢的不得了。
月儿继续娓娓道来,也有她自己的真知灼见:“从二乔来说,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也是不枉此生,心满意足。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郎,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郎,堪称美满姻缘了。郎才女貌,谐成伉俪,当然两情相惬,恩爱缠绵。然而,二乔是否真的很心满意足呢?其实大乔的命是很苦的。孙策娶大乔的那年是二十四岁,可惜天妒良缘,两年后正当曹操与袁绍大战官渡时,孙策正准备奇袭许昌以迎汉献帝,从曹操手中接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柄时,孙策被许贡的家客所刺杀,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大乔和孙策恩爱了只两年。当时,大乔充其量二十出头,青春守寡,身边只有襁褓中的儿子孙绍,真是何其凄惶!从此以后,她只有朝朝啼痕,夜夜孤衾,含辛茹苦,抚育遗孤。岁月悠悠,红颜暗消,一代佳人,竟不知何时凋零!想改嫁么?岂不可笑?当时江东孙仲谋说了算,谁敢娶他的嫂嫂?小乔的处境比姐姐好一些,她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十二年。周瑜容貌俊秀,精于音律,世人皆知,三国有这般童谣唱道:‘曲有误,周郎顾。’小乔和周瑜情深恩爱,缠绵悱恻在一起,随军东征西战,并参加过赤壁之战。战后两年,周公谨回到江陵,可惜走到巴丘,就病卒了,时年三十六岁。没了周公谨,小乔自然以泪洗面,痛不欲生。”
明红感同身受,嘘唏不已:“在这十二年中,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赤壁破曹操,功勋赫赫,名扬天下;可惜年寿不永,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这时,小乔也不过三十岁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见。美人命薄,二乔在如诗如画的江南,过着寂寞苦楚的生活。可谓度日如年,痛彻心扉。如若想起夫妇之间的点点滴滴,自然难以忘怀。”
余下听了明红与月儿的嘘唏不已,顿时也感到鼻子酸楚,可作为男子汉大丈夫,不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故而破涕一笑:“你们姑娘家的就是这般多愁善感,这也没什么了不起,就伤心难过的稀里哗啦了。”
“不错,你们只想到女子为情为爱付出许多,却不曾想过男儿的苦楚。女子可哭,男子只能心里流泪。”普安心里虽颇为动容,可还是故作镇定,不以为然道。
武连顿时想起赵香云,不觉泪光点点,马上背过身,默然不语,心里暗想:“云儿,我不在你身边,你可如何是好?你不在我身边,也让我度日如年。你可知道?”
“二人都付出了许多,这两情相悦,非一人之力。岂不闻,秦观所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子午却摇摇头,叹道。
费无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