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三章:神剑出鞘  忧乐记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次日,张明远、费无极、扁头带领子午、余下、普安、武连走在楼观台。十月的终南山,蓝天白云,莺歌蝶舞,绿树红花,美不胜收。山泉叮咚,野果飘香。郁郁葱葱,景色宜人。那竹林幽幽,映入眼帘,令人心旷神怡。

张明远环顾四周,极目远望,对众人指道:“你们看,楼观台眼下是金秋十月,秋高气爽,瓜果飘香,美不胜收。”

费无极忙笑道:“瓜果飘香,这瓜果在何处?”

“在俺嘴巴里,在俺肚子里。”扁头灵机一动,乐道。

张明远忍俊不禁,喜笑颜开:“我大宋眼下可有什么瓜果飘香?”

“子午,你们四个可知道么?”费无极笑道。

“你们知道多少说多少,可好?”扁头乐道。

子午笑道:“说了,有什么用?能吃上么?”

张明远、费无极、扁头齐声道:“就看你们的造化了。”

“西京洛阳的桃有蜜桃、油桃、胭脂桃等三十种,梅子有乌梅、红梅、苏梅等六种,梨子有甘棠梨、枇杷、雨梨等二十七种,杏子十六种,李子二十七种,石榴九种,林檎六种,木瓜五种,柰子十种。”余下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还有甘蔗、芭蕉、樱桃、葡萄、荔枝、龙眼、水梨。”普安补充道。

武连笑道:“世人皆知,我中原最富盛名的水果当属荔枝。”

“唐朝杨贵妃最喜欢的四川荔枝,只是荔枝中的次品。蔡襄在《荔枝谱》中记述了三十二种著名的荔枝品种,福建兴化军的陈紫当属极品。”张明远捋了捋胡须。

费无极介绍道:“陈紫的果树成熟较晚,果实硕大,味道自然与众不同。”

“荔枝远道而来,不怕吃完了断货么,不怕卖不完不新鲜么?”子午担忧道。

“我可听说,福州新荔枝到,进上御前,送朝贵,遍卖街市,生红为上,或是铁色。或海船来,或步担到。直卖至八月,与新木弹相接。这下就不必担忧了,是也不是?”普安乐道。

“荔枝皮薄肉厚,新鲜期很短,世人常将它做成果脯加以保存。我在东京,可听人说过,眼下记忆犹新,店家告诉我说,有两个法子,正道是:‘红盐法’即以盐梅卤浸佛桑花为红浆,把荔枝泡到里面,曝干以后便是色红而甘酸,这样的法子,做出来的荔枝三四年不虫,老少咸宜。‘出汗法’,便是在烈日下曝晒,果皮坚硬才算好了,然后放在瓮中,密封百日。”余下头头是道,边比划边说。

武连笑道:“我可知道,苏东坡最喜欢荔枝了。苏东坡有一首诗,叫做《惠州一绝》,我还记忆犹新。”随即吟诵道: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诗中可是提到了三种=样水果,正道是:卢橘、杨梅、荔枝,我估计都是苏轼喜欢吃的果子,如若不然,他怎会直抒胸臆,妙笔生花,一气呵成,令人心向往之。”子午乐道。

余下“据说,当年曾有友人问苏轼说:‘卢橘是何种果类?’苏轼乐道:‘枇杷是也。’”

“这果子里,还有葡萄,宰相苏颂曾在《本草图经》中说:‘葡萄,生陇西五原,敦煌山谷。今河东及近汴州郡皆有之。苗作藤蔓而极长,太盛者一二本绵被山谷间。花极细而黄白色,其实有紫白二色,有圆如珠者,有长似马乳者,有无核者。皆七月八月熟,取汁可酿酒。”普安看过这本书,故而记忆犹新。

武连马上追问:“苏颂,何许人也?”

“苏颂,字子容,故乡是福建泉州府同安,后徙居润州丹阳。做过哲宗朝的宰相,他可是东京集贤殿修撰苏绅之子。”费无极介绍道。

张明远嘘唏不已道:“苏颂出身闽南望族,于仁宗庆历二年登进士第。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哲宗时拜相。他执政时,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太上皇徽宗时进太子太保,累封赵郡公。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追赠司空。苏颂好学,于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算法、地志、山经、本草、训诂、律吕等学无所不通。他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天下闻名。太上皇徽宗曾撰文夸赞他,说苏颂这人:德备而学博,色温而气刚。”

“大文豪段成式曾在《酉阳杂俎》中载:‘阿驿,波斯国呼为阿驿,拂林呼为底珍。树长丈四五,枝叶繁茂。叶有五出,似椑麻,无花而实。实赤色,类椑子,味似干柿,而一年一熟。京师亦有之,谓之‘无花果’。状类小梨,中空,既熟色微红,味颇甘酸,食之大发瘴。岭南尤多,州郡待客多取为果床高饤,故云‘公筵多’。”扁头娓娓道来。

张明远道:“听说,有许多果农有一技之长,他们的技艺可非同一般。梅树接桃则脆,桃树接杏则大;胡桃条结于柳本,易活而速实。这靖康耻后,女真人之所以带走许多工匠便是看中了他们的本事。当年高俅在殿帅府募兵就吩咐左右,如若没一技之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