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竹林幽幽(一)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修道。此后青城山就名噪一时了。”费无极仰天长叹。

阿长毕也恭毕敬,马上解释开来:“东汉顺帝初年,张道陵入鹤鸣山修道,创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师道。”

“东汉汉安二年,在写毕二十四道书两年后,张道陵到达青城山,在此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原本土宗教,称之为道教,使青城山成为了中原四大道教名山之首。”费无极也娓娓道来。

阿长回忆往事道:“据说,当年隋唐朝廷对道教的扶持很是卖力,使当时的青城山成为‘神仙都会之府’。”

“天宝之乱后,中原不宁,唐玄宗、唐僖宗先后入蜀避难。唐末五代,道门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如彭晓、陈抟等曾游青城山,杜光庭、谭峭等皆终老于青城山。”明红也早有耳闻,故而津津乐道。

“不错,明红所言极是。唐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旧天师道的‘太清境’更高。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来此朝拜,在常道观再兴天师道脉。张继先,何许人也?想必你们早有耳闻,也是为师的师叔了,可惜,他于靖康耻之前羽化登仙了。”费无极嘘唏不已道。

月儿听了这样多受益匪浅,马上笑道:“此番前来青城山,居然受益匪浅。”

“对终南山听的多了,没什么奇怪的。可青城山却不了解,眼下可算知道了。”明浩也喜出望外。

怡乐介绍道:“我也去过终南山,可感觉不如青城山。”

“怡乐,何出此言?”子午惊道。

怡乐认真道:“终南山的人都想功名利禄,飞黄腾达,世人称之为终南捷径。而青城山却与世无争,真正是清静无为了。”众人深以为然,赞不绝口。

“不知青城山可有名扬天下之物,还望赐教?”子午问普安道。

“‘洞天贡茶’,唐时蜀州味江便是七大产茶区之一。眼下青城‘紫背龙芽’、‘白背龙芽’已被列为贡品。‘洞天乳酒’,酒味浓而不烈,甜而不腻。”普安介绍道。

武连素知明红喜欢美食,就介绍道:“自三国蜀汉后,范长生在此建范氏庄园,修炼长生久视之术,采山之精、水之灵、珍林香草之花宝,巧妙烹饪,食之本色、本味,得享天年,寿齐彭祖。之后,大唐药王孙思邈居青城,又将川芎、山药等做成药膳以滋补元气。唐安史之乱,明皇避乱蜀中,驻辇长生宫,使道家饮食得以进一步丰富,便有了美食长生宴。今日的青城山长生宴,早已名扬天下。”

“这青城山的长生宴,听上去自然是返璞归真,道法自然了。”明红赞不绝口。

月儿也叹道:“我看这美食也要自然才好,天然才好。物我合一实乃妙不可言。”

“长生宴,好吃么?”明浩听的口水四溢。

怡乐笑道:“好吃,我们时常吃的。”嘴上这样说可心下偷着乐,长生宴哪里能时常吃,自然是可遇不可求了。

“青城山古名天仓山。唐开元十八年更为青城山。相传轩辕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故又名为丈人山。名为青城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终年常绿,诸峰环绕,状若城廓。故为‘青城’山。另一种是青城山原名为‘清城山’,因上古神话说‘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时佛教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在山上发生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儿,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诏书将‘清城’写成了‘青城’,因此改称青城山,此据并非传说,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诏书全文以佐,你们可以看看去。”费无极又对青城山的名称做了介绍,居然与阿长方才所言有些不同,不过都与轩辕黄帝有关。

阿长叹道:“大唐杜工部有诗写道:‘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池。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又云‘丈人祠西佳气浓,绿云拟住最高峰。’可见李唐以来,世人就对青城山早有耳闻了。”

“没想到,万万没想到,青城山这般美轮美奂。”子午心悦诚服。

余下感慨万千:“与我终南山相比,青城山更是世外桃源。”

“青城洞天乳酒乃青城四绝之一,以‘果王’猕猴桃为根本,配以青城山特有矿泉水,根据道家传统方略精制酿造,色如碧玉,浓似**,果香浓郁,酒香优雅,鲜美醇和,这果、酸、甜、酒、香五味俱佳,如此医食同疗,味宿自然安宁。‘酒圣’杜工部赋诗颂扬‘乳酒’道:‘山瓶乳酒下青城,气味浓香幸见分。’我道家教派历来重视服食养生,贫道认为‘物以土为本,人以胃为先’,养生以饮食为重,实为世间大道。”费无极捋了捋胡须,仰天长叹。

“猕猴桃是什么果子?好吃吗?”明浩看向怡乐。

阿长点了点头:“李唐诗人岑参的《宿太白东溪李老舍寄弟侄》诗中有‘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的句子。猕猴桃当然好吃,不仅好吃,还当作药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