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男女有别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人皆是表面风光,其实内心总有黑暗之处。东京于我来说,是一场梦,不曾醒来。可醒来后,才发觉,这梦令人伤心难过。”月儿也回忆开来。

普安听了这话,不觉若有所思,感到月儿这姑娘,此番肺腑之言非同凡响,正是东京最真实的感觉。想到这里,看向月儿,随即笑道:“月儿妹妹,你的话真不一般好似师师姐所言所语一般。”“我方才好了,你们又招我。不是不提伤心难过的事了么?为何又提,你们大人真奇怪,说话也不作数。”明浩听到“师师姐”三个字马上挠了挠后脑勺,猛然想起是李师师,就嘘唏不已。武连马上逗明浩开心:“明浩,给你讲一个故事,好也不好?”明浩看向武连,等待他的故事。

武连随即娓娓道来:“唐朝时,书生卢藏用因没有考取进士,便和哥哥卢征明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当时长安百姓上终南山求仙问道的络绎不绝,卢藏用便心生一计,时常写出一鸣惊人的诗歌。久而久之,老百姓一传十十传百,长安城里也知道终南山有两个才子,后来朝廷也听说了终南山的事,故而让他们出来做官。后来,司马承祯想退隐天台山,卢藏用建议他隐居终南山。司马承祯灵机一动,马上冷嘲热讽道:‘终南山的确是通向官场的便捷之道。’卢藏用深感羞愧。”众人听了也乐此不彼。

“这便称之为‘终南捷径’了。”明红笑道。张明远捋了捋胡须,微微一笑:“不错,‘终南捷径’,可谓名噪一时。”“京兆府在我大宋虽说不是都城,可也算是一方名邑。如若这般推论,嵩山岂不是开封的‘终南山’了。许多仁人志士岂不会隐居嵩山,以图飞黄腾达。可偏偏不是如此。当年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都是考取功名,来到东京。他们一旦进京可不能退出,除非朝廷贬谪。”费无极也笑出声来。

种浩回忆初次进京,随即叹道:“东京就是热闹非凡,如若在终南山习惯了,下山反而将不习惯了。”“可不是,俺初次抵达东京,还是小时候。后来上终南山后,又去东京,恍然如梦。没想到几十年后,东京大变样,自然认不出来了。”扁头笑道。子午也笑道:“我们来来回回,抵达东京很多次。难以忘怀的还是东京的汴河,还有那座虹桥。”“这东京走一走,看一看,倒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可变成一幅画就非同凡响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如此!这画看上去仿佛身临其境,居然美不胜收。”余下叹道。普安也赞不绝口:“《清明上河图》我们也有幸见过,那一座虹桥画的蔚为壮观。”“可不是,这张择端必定名垂青史,这《清明上河图》必定名扬天下。”武连笑道。

明红见众人心情愉悦,就喃喃道:“说了这样多,还是要分别。素闻终南山到青城山,这一路,子午四人总是常来常往。我们此番前去,总会给青城山带来不少麻烦,无极哥哥,有劳你费心了。”“不必如此,这便见外了。终南山与青城山自是一家人,你可记住了。”费无极摆摆手,微微一笑。“到了青城山,可不同终南山。那边毕竟是巴蜀,与关中有所不同。”张明远叮嘱明红。明红一头雾水,马上追问:“有何不同,哥哥赐教?”

“关中有四个大门,正道是:以北之萧关,以南之武关,以西之大散关,以东之潼关。战国时,张仪向秦惠王进献连横之计,称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番说辞,竟让关中把‘天府之国’的称号抢了先,成都也只能屈居第二个‘天府之国’。要说这物产富饶,全拜郑国渠所赐。自从战国时秦国修好了郑国渠,关中就成了国富民强的风水宝地。项羽占据关中后,谋士韩生献计说:‘关中地势险要,有山河为屏障,土地肥沃,可建都立业。’项羽见秦宫都已烧残,一心东归,说道:‘富贵不归故乡,如穿锦绣之衣夜行,有谁能知道!’韩生不屑道:‘人云楚人沐猴而冠,果然如此。’项羽闻言,一怒之下便将韩生处死。这是为力挺关中献上了自己的一条命!另一头的张良也劝说刘邦定都关中,夸赞关中东面有崤山、函谷关,西面有陇山、岷山,肥沃的土地方圆千里,南面有富饶的巴、蜀两郡,北面有利于放牧的胡苑,依靠三面的险阻来固守,只用东方一面控制诸侯。如果诸侯安定,可由黄河、渭河运输天下粮食,往西供给京都;如果诸侯发生变故,可顺流而下,足以运送物资。正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于是刘邦当即拍板定都关中。可惜好景不长,随着人多,加上魏晋南北朝长期战乱,关中在汉唐之际逐渐失去了天府之国的地位,不得不在隋唐时期依赖大运河的运输方能供养庞大的京畿重地。一面是建城伐林造成黄河泥沙加剧,一面是唐末五代的战乱破坏,最终导致关中不可建都。我大宋太祖武德皇帝当年也想在长安建都,可惜无力回天,只能在东京建都。这是关中!如若说巴蜀,不得不提到秦始皇,是秦始皇灭了巴蜀两国,变成巴郡与蜀郡。巴蜀与关中隔着终南山、秦岭、剑阁,山大沟深,不可小觑。诗仙太白不是有首大作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