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日看似风风光光,可皇上遭难,你们也好过不到哪里去。做皇上的朋友,此乃一大败笔。”雁荡山韩芙蓉也冷笑。
沈海天一看,双方言语不快,就笑道:“尔等此来皆是我普陀山的贵客,不必为此争执。想必兀术逃离,江南太平,可喜可贺。听说张明远、费无极你们要回山了,离开江南之际,我等江南门派自然要尽地主之谊。还望武夷山、雁荡山,二位掌门人以礼相待,也算给贫僧一个薄面,不知意下如何?”
武夷山李婵娟与雁荡山韩芙蓉一听,马上点了点头。
张明远等人也微微一笑,不再冷嘲热讽。
沈海天引众在普陀山四处行走,算是大饱眼福。普陀山到处郁郁葱葱,美不胜收。海风拂面,神清气爽。
“这普陀山一直是佛家之地么?”费无极此番南下也打通了不少江南各大门派的来龙去脉,就追问沈海天。
“大唐之前,听说是道家道场,与蓬莱阁可相提并论。作为观音菩萨的道场也是自李唐以来。唐大中年间,有梵僧来山礼佛,传说在潮音洞目睹观音示现,世人暗暗传奇,传为佳话。唐咸通四年日本国僧人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全山共有四大寺、一百零六庵、一百三十九茅蓬,四千六百五十四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由此名扬天下。”沈海天娓娓道来,讲得头头是道。
“我大宋以来,普陀山又当如何?”张明远饶有兴趣的追问。“我大宋乾德五年,太祖武德皇帝遣内侍王贵来山进香,并赐锦幡首开朝廷降香普陀之始。元丰三年,朝廷赐银建宝陀观音寺。当年高丽与日本等国来我大宋经商、朝贡者,也幕名登山礼佛,普陀山渐有名气。如今我普陀山早已名扬天下,靠的是兀术。你们可知兀术意欲登上普陀山围追堵截皇上,可天怒人怨,金兵大船到了普陀山附近突然风浪大作,金兵跳海者不计其数,吓得兀术逃跑了。这也是黄天荡之前的事。”沈海天介绍道。“居然有这等事?不可思议。”武夷山李婵娟瞠目结舌。雁荡山韩芙蓉也目光呆滞,难以置信:“普陀山有佛祖保佑,自然逢凶化吉了不成?”
子午对普安指了指远处,普安看过去,但见郁郁葱葱,有许多灌木勃勃生机。与海面形成一道风景。水蓝,云白,天高,树绿,再加黄瓦庙宇,蔚为壮观。
“我普陀山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风大雾多,雨量充沛。避暑圣地也是绰绰有余,如若风来雾起,更是神仙境界。”沈海天引众继续前行,且走且谈。
此时此刻,众人边走边看,环顾四周,不觉心旷神怡。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画卷,更添几分绚丽多彩。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等近在眼前。普陀山的大多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许多传说。众人且走且谈,喜笑颜开,但见山石屹立,各呈奇姿,引人入胜。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众人目不暇接,喜乐无比。
“普陀山风景秀丽,果然名不虚传。可普陀山乃佛门圣地,沈掌门不会带着我们闲逛吧,如若有什么要紧之事,但说无妨。”武夷山李婵娟看向沈海天,顿时问道。“实不相瞒,就怕兀术再次南下,攻打我普陀山,故而相约诸位,如若普陀山有难,各位江湖朋友还要前来相助才是。”沈海天一怔,马上转过脸去,微微一笑。众人一听,马上明白过来。原来沈海天也怕势单力薄,被金兵袭扰。再说普陀山孤悬在外,曾几何时是世外高地,许多江湖门派极少前来滋扰,普陀山一般都傲气十足,对许多闲云野鹤恕不接待。如今大难临头,沈海天不得不放下身段,与雁荡山你来我往。
“素闻普陀山与世隔绝,当年如若不是恒山派玄空力邀,想必沈掌门不会前去。”雁荡山韩芙蓉哈哈大笑。
正在此时,普陀山弟子进报,各大门派前来。原来是九华山连衣师太、齐云山岳江南、衡山派李浩然、庐山派钱紫川。他们各带七八个弟子而来,只有齐云山岳江南孤身一人前来。听闻武夷山李婵娟和雁荡山韩芙蓉也到普陀山做客,齐云山岳江南就日夜兼程而来。
沈海天马上引众到厅堂用茶,接待四大门派到来。众人许久不见,自然喜笑颜开,相互寒暄。各大门派还是在少林寺武林大会时相见过,如此许多年不见,如今见了虽说不生分可也或多或少有些各怀心思。原来有些门派曾受到金兵的威逼利诱,投靠兀术的大有人在。比如齐云山岳江南与衡山派李浩然、庐山派钱紫川都曾收到兀术的手下送来的密信,希望他们帮助大金国铲除大宋各大门派。
他们此番不请自来,也是探一探虚实,看看各大门派有何动静。听说张明远、费无极在皇上跟前,他们自然慎之又慎,不知如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