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二章:归心似箭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生气就可笑了。老奴与皇上处早有缘分,此番也是皇上密旨,前来暗查蔡京、童贯、朱勔、王黼的罪证。他们如若被皇上搞下台,老奴却平安无事。幸亏老奴技高一筹,早有先见之明。素知只要皇上做了太上皇,太子做了皇上,就要见风转舵了。如若固执己见,依然守着太上皇这艘千疮百孔的破船,迟早会被拖下水去。侍候太上皇多少年了,虽说当年风风光光,鞍前马后,谨小慎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辛劳。这蔡京、童贯,还不是老奴的面子才一个个鸡犬升天,如日中天,大权在握,呼风唤雨。如若不是老奴,焉有他们的今日。后来一个个居然不把老奴放在眼里,真是岂有此理。想想看,几十年了,真是不容易。本想靠着皇上颐养天年,可该死的女真人就挥师南下,打了过来。这倒好,皇上变成太上皇,太子变成皇上,一夜之间,变天变地。太上皇虽说依然大权在握,可大势已去,也是没有办法。太子登基大宝,如若太上皇有朝一日驾鹤西去,自己的老命也是皇上说了算。这郓王就是个愣头青,不如太子的命好,可以做皇上。不如康王的城府深,文武双全。居然是太上皇的当年,就知道笔墨丹青,声色犬马,这般轻佻浮夸,如何可以有大作为。老奴在太上皇跟前几十年,别的不清楚,这个还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想到这里,马上举杯痛饮,掷地有声,顿时泪流满面。

宋徽宗、刘太妃、郓王,神情肃穆;蔡京不屑一顾,童贯默然不语,朱勔仰天长叹,王黼感同身受。白时中大惊失色,种浩颇为动容,想起父亲。

张明远寻思,梁师成这话听上去令人为之动容可他本人也是罪责难逃。费无极寻思,老奸巨猾,罪恶滔天,说这些有什么用。

郓王不觉走了过来,扶起梁师成,神情肃穆,泪光点点:“虽说,梁公公当初不支持本王做皇帝,可本王并不斤斤计较。怀恨在心自然也是别有用心之人肆意造谣生事了。细细想来,太子坐皇帝,天经地义,自秦始皇到于今,皆是如此。如若不是皇爷爷仁宗陛下膝下无子,父皇也不会登基大宝。自古皆是,废长立幼,自取其祸。这道理,本王心知肚明。本王最懂父皇的苦衷!做皇帝也没什么好的,倒不如笔墨纸砚,妙笔生花,来的自由自在,酣畅淋漓。也少了不少心烦意乱。”

听了这话,宋徽宗马上心悦诚服,感同身受,倍觉,郓王果然长大成人,是男子汉大丈夫,有气魄,有胆略,顾大局,识大体。欣慰万分,无以言表。

“郓王殿下,如此肺腑之言,令人感动。贫道祝太上皇、太妃、郓王,洪福齐天。祝我大宋逢凶化吉,绵延不绝。”张明远感到一丝安慰,如若郓王此言真心实意,那皇上的登基大宝就安慰了,江山社稷就免去了许多内忧,自然可以抵御许多外患了。

费无极举杯痛饮,掷地有声:“贫道此时此刻,无以言表,愿太上皇、太妃、郓王万寿无疆。愿我大宋千秋万代,洪福齐天。”

“太上皇、太妃、郓王,福寿延年,我大宋如日中天!”种浩也不知说些什么,只是微微一笑。

“太上皇回到东京,我大宋就逢凶化吉,洪福齐天。太妃娘娘与郓王殿下回到东京,我大宋就万寿无疆。”白时中一看,众人都说吉祥话,如若自己落伍,就丢人现眼了,可如若效仿众人难免更为丢人现眼,马上笑道。片刻,举杯痛饮,歌舞升平,欢声笑语,不在话下。

这日清早,宋钦宗带领郑太后、王太妃、韦修容、皇后、贵妃、康王、李邦彦、高俅、李纲,文臣武将,在南薰门前迎驾。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列国使节,翰林院太学生,黎民百姓,列队肃立。

黎民百姓,难免有人议论纷纷。

“太上皇离开东京,抱头鼠窜。如今回驾,皇上为了以示隆重,请来许多人撑场面。黎民百姓,如若前来,每人许诺一两银子。有些人还不愿来,如若不是银子钱,谁会来,不是吃饱了撑的么。”一个高个书生对另一个矮个书生耳语起来。“为何离开东京时,不敲锣打鼓?”矮个书生耳语间问道。“你傻啊,说是去江南烧香祈福,明眼人谁不知道,傻子都心知肚明。”高个书生低声细语乐道。“怎么说?”矮个书生纳闷。“逃命啊!”高个掷地有声。“你听说了没有?”一个胖书生对一个瘦书生耳语。“什么?”瘦书生追问。“听说太上皇离开东京,可没告诉韦修容,康王也不知道。”胖书生低声细语,破涕一笑。

瘦书生对胖书生耳语间,笑道:“太上皇与皇上又不拿他们当自家人,自然就那样了,有什么大惊小怪。”“此番太上皇回京,韦修容却来迎驾,康王从应天府快马加鞭赶来,听说昨晚上赶到东京的。”胖书生低声乐道。“康王来了也没用,太上皇可不喜欢他。”瘦书生低声叹道。“皇上唯唯诺诺,郓王又是个书呆子。”胖书生低声感慨万千道。瘦书生低声认真道:“也只有康王文武双全,听说拉弓射箭,书法文章,也是不容小觑。”“我如何不知,没听说康王有这本事。”胖书生一脸狐疑,低声道。瘦书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