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名师高徒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靡,挥动起来旁若无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这就是天子之剑。”

赵文王听了一脸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又当如何?”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拿贤良之士做剑脊,拿忠诚圣明之士做剑环,拿豪杰之士做剑柄。这种剑,向前直刺也一无阻挡,高高举起也无物在上,按剑向下也所向披靡,挥动起来也旁若无物;对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对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这就是诸侯之剑。”

赵王说:“百姓之剑,难道也厉害?”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这就是百姓之剑,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如今大王拥有夺取天下的地位却喜好百姓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应当舍弃这把剑。”

赵文王神情恍惚,明白过来拉着庄子的手,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王围着坐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以谢天下。

“师父让弟子明白了许多。”子午点点头,若有所思。“剑气如若要厉害,必定要心怀天下。”余下顿时颇有体会,马上深以为然道,一时间喜出望外,乐此不彼。

张明远捋了捋胡须,威风凛凛,背着手神情肃穆开来:“你们目下明白就好,习武之人要的就是精气神。如若有了这精气神,这剑才有威力!这剑气才所向披靡!你们可明白了?”子午不由自主地吟诵道: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好了,至于如何练剑,你们自己要有悟性,为师就传那么一套终南剑法好了。”言毕张明远挥掌而出,余下手中剑居然飞到张明远手中。张明远飞身而起,舞得剑气十足,如梦如幻。这剑在手中或旋转或飘移,玄幻而不可捉摸,自如而有张有弛。

“这叫‘北冥有鱼’!”张明远出剑叫道,只见那剑在张明远手中柔软如鱼得水而浮游自如。

“此乃‘水击三千里’!”张明远飞身而下,剑气斩断仰天池水,水声四起,哗哗作响,一飞冲天,只听空中水花四溅。

“正道是:‘扶摇九万里!’”张明远飞身而起,剑气刺破青天,寒光一道,直插云霄。

“你们以后就学习‘天子剑’的剑气!诸侯剑的威力!百姓剑的招式!可明白了?”张明远神情肃穆,语重心长。没想到,有终南山神功护体,张明远掌法绝妙,剑术也是无出其右。只不过,如今大宋舞剑不过歌舞升平,到了战场恐怕这剑也没什么大用。如今大宋御敌,用的皆是枪、棒、刀和流星锤。不过这剑有时也是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的法宝。就看何人所能用了,如若资质寻常就难成大器,如若武艺高强,自然非同小可。

半个月后,子午、余下到青城山去,和普安、武连比武,算是看看名师高徒,花落谁家?此乃张明远和费无极之间的约定。二人心照不宣,不在话下。

“到青城山,路过成都府,不可惹是生非。习武不是用来打架斗殴的,你们可明白了?你们以后是武侠是游侠!要记住,你们的侠气很重要,武不过是一种手段。如若可以用三寸不烂之舌打败敌人,那也算你们厉害。正所谓,舌战群儒嘛!你们不可惹是生非,行侠仗义才是根本。如若国家危难,还要挺身而出,你们可明白了?”张明远捋了捋胡须,叮嘱道。

“当然,当然。”子午点点头。

余下点点头:“师父所言极是,弟子记下了。”

“小子们,长大成人要做什么,你们目下就明白了。到了成都府,要买些好东西,给师伯俺带回来,知道了?”扁头乐道。

片刻子午、余下,辞别张明远、扁头往青城山赶去。

二人到了成都府,没曾料想,此处也是热闹非凡,好似到了东京一般。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小曲飘出酒楼,琵琶传出乐坊。姑娘也水灵灵的走来走去,二人在终南山住的太久,下山就倍感新鲜十足,东瞅西望,兴致颇高。

“看什么呢,走开,别挡路。”余下正东张西望,一个声音从背后袭来。转过头才看到,一个小姑娘,活泼可爱,不过一脸不悦。

“姑娘好不礼貌,我如何挡你路了不成?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