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嵩山书院  忧乐记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张明远喜道:“冯太后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在西夏,说到孝文帝。”费无极喜笑颜开道:“你们是没看到,乾顺的眼睛都热泪盈眶了,好像孝文帝是他父王或者王兄一般。”“我想北魏孝文帝是拓跋家族。”明哲道:“西夏乾顺也是拓跋家族,他们应该有渊源。”“北魏在北方。”惠松道:“西夏党项人来自高原。地域并不相同。”“北魏孝文帝是雄才大略。”道空道:“乾顺也是雄才大略,但愿西夏不会被契丹灭了。我大宋可能一时间顾不上它。就看西夏会不会自生自灭也未可知。”“这个说法未免牵强附合了。”玄空掷地有声道:“管他孝文帝和乾顺是不是同姓同族,反正这北魏和西夏都信佛,这就有意思了。”

“不知这嵩山有何历史?”张明远问道:“还望玄空道长教诲。”“贫道与少林寺方丈大师是故交。”玄空想起往事,难以忘怀,不觉道:“曾与他彻夜长谈,听他介绍,嵩山实为名山大川。鲁昭公四年,晋国司马侯曰:太室,九州之险也。又楚椒举,即武举,伍子胥的祖父曰:周幽王为太室之盟,戎狄叛之。汉武帝礼祭中岳太室。晋永康二年,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篡权,齐王司马冏等自许昌起兵讨之。司马伦惧,夜使人披羽衣上嵩山,伪称仙人王乔,陈述符命。永嘉三年,刘渊遣子刘聪等犯洛阳,刘聪亲祈嵩山,留军围洛,洛中乘虚出击聪军,败之。北魏泰常八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入洛阳,遣使祠嵩高。太和二十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祭嵩高。永平中,择嵩山形胜地,北魏宣武帝元恪立闲居寺。北魏孝明帝元诩神龟二年,胡太后游嵩高。永熙二年,北魏孝武帝元修狩于嵩高。永淳初,唐高宗于山南作奉天宫。垂拱四年,武则天封嵩高为神岳,禅少室。圣历二年,武则天幸嵩山。次年,武则天复幸嵩山。”

“这和尚如何知道这么许多。”费无极目瞪口呆,道:“岂不匪夷所思?”“弟子也觉得不可思议。过去之事,如何知道?”明哲道。“不大相信方丈知道这么许多。”惠松也摇摇头。“莫非少林寺方丈大师有通灵之术,可以回到远古不成?”道空笑道,“岂不可笑?难道古人梦里对他介绍的了?”“对啊,方丈如何知道这些。”张明远也疑惑,“还望玄空道长教诲。”“你们这些晚辈,真是有意思。这此却有了疑惑,不知是对年代有疑惑,还是对这发生之事有疑惑?”玄空哈哈大笑,“岂不闻史书可载。这历朝历代修史乃国家举措,何况帝王到名山大川,如何没有记载。”众人恍然大悟,尴尬一笑费无极不觉点点头,深以为然。

“玄空道长,请问嵩阳书院如何?”费无极饶有兴趣之际,就问道,“想必大有来头。”“嵩阳书院?”玄空笑道,“我且介绍一番,之后我等去看看,如何?只说有什么意思,去看看,想必你们了然不惑,再说,你费无极也是头头是道,出口成章,想必与嵩阳书院的学子可以谈经论道也是你大显身手了,你们不是喜欢文武双全么?”“好!”费无极喜道,“去看看也好。”“我也去!”明哲掷地有声。“自然去看看。”道空与惠松点点头。“大家都去。”张明远道,“我张明远自然不甘落后。”

“嵩阳书院,原名为嵩阳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初为佛教活动场所,僧待多达数百人。隋炀帝大业年间,更名为嵩阳观,改为道教活动场所。唐弘道元年高宗李治游嵩山时,闭为行宫,名曰‘奉天宫’。五代后周时,改为太乙书院。我大宋仁宗景祜二年,名为嵩阳书院。”玄空道:“我大宋开国之初,太祖武德皇帝皇恩浩荡,国内太平,文风四起,儒生经五代久乱之后,都喜欢在山林中找个安静的地方聚众讲学。先后在嵩阳书院讲学的有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听东京太学生说,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第九卷至第二十一卷就是在嵩阳书院和崇福宫完成的。”

“二程理学?”张明远叫道:“事不宜迟,马上去嵩阳书院请教。”“理学是什么?”费无极不以为然,“枯燥乏味,没意思。”“这理学不是周敦颐开创的么?”明哲道,“没曾料想,二程又发扬光大了。”“周敦颐?”惠松道,“何许人也?”“此人也是一个头头是道,妙笔生花之人。乃是大名鼎鼎的理学家!”道空道,“想必很有学问。”“种浩曾经还吟诵过周敦颐的文章。”张明远笑道,“叫做《爱莲说》。无极,你可想起来了?”“好像是吟诵过。”费无极猛然想起来,就挠了挠后脑勺,笑道,“我如何就记不清了。”嘴上这样说,其实费无极早就想起来了,心里乐个不住,至于为何并不高兴谈起,玄空等人并不明白。不过张明远心知肚明,费无极早已变了,尤其出使西夏,又去幽州,遇到萧燕后。费无极对学究气早已不感兴趣,他喜欢真正的江湖。

“无极师弟记性最好。”张明远虽说看出费无极的心思,但还是想挽回费无极对学问的兴趣,就叹道,“出使西夏,记得枸杞。在京兆府也说过,对周敦颐的《爱莲说》不仅倒背如流还可书写出来,是也不是?”说着热泪盈眶。“嗯,是说过。”费无极看张明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