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一章:梦回终南  忧乐记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巍巍终南,气势不凡。千峰叠翠,景色幽美。北仰南俯,溪流飞瀑。看那郁郁葱葱之间,望那云雾缭绕之际,更显神秘莫测之感。此时,不知何处飘来一阵歌声,只听有人唱道: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唱的,莫非是王维,王右丞的诗句,没曾料想,唐诗也流传到如今,有人居然耳熟能详,实在难得。难怪苏学士也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眼下看来,果然不错。”王世贞是喜好云游之人,这日清早,他又下山去了,拐过一棵不老松,就听见了这歌声,不觉慨叹起来。就在此时,又听另一人也唱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世贞听了两阵歌声,并不感觉奇怪,这终南山上,有人会唱歌,已是司空见惯。他四处张望,随着歌声望去,只见,有两个樵夫低着头,背着打来的柴木从两条小路缓缓而来,愈来愈近,居然与王世贞汇聚在了一个山坡下,如此照面,可见缘分使然。

“你二人为何都唱王右丞的诗句?”王世贞与两个樵夫见礼,看他二人满头大汗,就折了身旁的树枝,扫了扫眼前的石头,让开路示意他们坐下来歇息,随即问道。

“原来是王真人,幸会,幸会!”二人谢过,先后放下柴木,坐在石头上歇脚,对王世贞异口同声,拱手答道。王世贞点点头,微微一笑。

“王真人,又要云游去?”那个头偏高的樵夫见王世贞穿戴整齐,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红光满面,不由问道。

“到京兆府走一遭。”王世贞捋了捋胡须,神采奕奕之际点点头。

“王维隐居过我终南山,故而记得一些。如今山下兵荒马乱,还是终南山安稳。在终南山唱王摩诘自然就感触颇深,心领神会了。小人是穷书生,如今考取功名不易,又不愿投军,故而做樵夫也是不错了。”那个头偏矮的樵夫回礼道。

“莫非西夏又骚扰我永乐城了不成?”王世贞看向二人,递上自己的水葫芦惊道。

“可不是,听说打得不可开交。就不知谁胜谁负了?五路大军,想必也够西夏害怕了。如若西夏还可取胜,那我大宋士卒恐怕真就成了酒囊饭袋。”高个樵夫气喘吁吁之际,摆了摆手,拿出自己的葫芦喝了一口,叹道。

“我看西夏不会退缩,神宗皇帝恐怕也是好大喜功,太也急功近利。他如何不知骄兵必败之理?自古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者比比皆是。这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我大宋与西夏多年以来打打停停也不消停,想一举攻破西夏恐怕是异想天开了。就说西军,好大喜功、谎报军功,如今也是蔚然成风,我看灭西夏难说,不损兵折将就不错了。”矮个樵夫也抹了把汗,拿出自己的葫芦呡上一口水道。

“方才你二人,谁唱了‘隔水问樵夫!’谁唱了‘空山新雨后!’?”王世贞若有所思,嘘唏不已,捋了捋胡须,默然不语。片刻又问道。

“前者为小人所唱。王摩诘的诗句最是令人喜欢,时常倒背如流。如今‘花石纲’可不得了。这日子可难过得很了,世人皆知如今投军也可混口饭吃,可我又不想投军,故而到终南山做樵夫,把柴木卖到京兆府得几个银子钱也好度日。就怕战死沙场就得不偿失了,毕竟这神宗皇帝如今派文官统帅大军,那个李宪是个太监也威风凛凛坐镇西军。我就是看不惯,故而不想投军。”高个樵夫挽起袖子,拱手道。

“后者自然是在下了。有道是,重文轻武,实乃我大宋天下大计。我去东京考取功名很多次,可李宪这厮收受贿赂,科场一片乌烟瘴气。我气不过就回京兆府了。如今想想看,也是年轻气盛惹的祸。如若当初在东京做个小本买卖也不错,只是拉不下这脸面,总觉得做了商人就丢人现眼了。要说京兆府也可做买卖,不过到底不如东京那般繁华不是。”矮个樵夫捋了捋青丝胡须笑道。

“王摩诘的诗句实在很好。果然歌中有诗!歌中有画!你们不必自怨自艾,既然不愿投笔也不想从戎,做买卖也感到有失体态,那樵夫难道就光宗耀祖了?恐怕未必。如今兵荒马乱,我看做军鞋还算好买卖。此番建议还望你们明白,我听说京兆府有人因此发了财。这缘由说也不难,你们可知如今我大宋士卒最缺什么?那便是军鞋。毕竟我大宋步兵多,骑兵少。除非打败西夏,夺得河套。如若不然,大宋士卒只能穿着军鞋冲锋陷阵了。”王世贞环顾四周,只见终南山郁郁葱葱,风景如画,就叹道:“好了,不说这些了。终南山如此赏心悦目,自然令人心旷神怡。何必谈论这些令人心烦意乱之事,是也不是?”

两个樵夫深以为然,点点头笑出声来,看向远方。三人又说笑片刻,但见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