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2章 刘子扬义召伯言  三国风云之步步沉浮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进来,禀报道:“夫人,家主回来了。”

“姑姑与姑父稍等,侄女去迎夫君进来。”孙芙对着刘琚欠了欠身,随即,起身走出了小客厅。

少时,一个身着甲胄的俊美郎君身形修长,器宇轩昂,顾盼之间一双星目炯炯有神,正是刘琚垂涎已久的一代儒将陆逊陆伯言。

“夫君,你回来了。”孙芙出了客堂以后,远远就看到了陆逊,盈盈上前万福道,

见妻子迎了出来,陆逊的眼中露出了一丝柔情,随即又被谨慎取代。

走了及不上,他轻声伏在孙芙的耳边,道:“可探明家中贵客是何来意?”

“不知。”孙芙轻轻摇着头道,脸上露出了一些羞红,

对于这妻子,陆逊是非常满意的,温良贤淑,更能持家,他拍拍她的手,以示宽慰。

“你与姑姑往东厢别院叙话,为夫自当去会一会刘府君。”

陆氏家主陆逊,正在开着窗户的书房中和刘琚对弈,黑白棋子密布棋盘,犬牙交错,局势正在紧张的时候。

陆逊凝神望着棋盘,细细思索着,他对面的刘琚则始终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似乎已是胜券在握。

一局落定,陆逊目光也落在了刘琚的身上,一脸的戒备与不安,看着眼前这个与他年纪相差无几的年轻人,说不上有太多凝重之色。

这世上年少有为、少年老成之辈多不胜数,但真正有雄才大略的人物却是凤毛麟角,而眼前之人,据长沙江夏二郡,拥兵七万,文有诸葛亮,庞统为辅,武有甘宁魏延黄忠等将为爪牙,乃堂堂一方诸侯,东拒孙氏,北击曹军,岂是泛泛之辈?

他可不相信堂堂一代枭雄刘琚只是顺路来看望侄女婿,吴郡陆氏一直为吴侯所猜忌,陆逊一直低调行事,叔父陆绩尚在幕府,联想到刘琚之前所作所为,想必定是为了陆氏而来。

而刘琚同样细细打量着陆逊,英俊的外表出自父母,才秀之气,出自修养,白净的脸庞,以及挺直略显魁梧的身躯,观这份仪表气度,自非粗鲁武夫可比。

“伯言果然是一表人才。”刘琚打量了陆逊片刻后,随言夸赞道。

“将军缪赞,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耳。”陆逊轻声谦逊道,“此番姑父姑母前来,在下自当略尽地主之谊。”

“伯言费心了。”刘琚举起茶盏,轻酌一口道,“今曹军南下,孙刘两家危如累卵,不知伯言对此有何高见?”

“在下微末之将,不敢妄议军国大事,吴侯乃英主,将军也是雄主,两家齐心对敌,自可无往不胜,在下就不献丑了。”陆逊眸中闪过一丝疑窦,谨慎道,

刘琚探身向前,灼灼地盯着陆逊,一指棋盘道:“江东境内英才济济,然能够看透天下局势者惟有四人,吴侯,周公瑾,鲁子敬也,且还有一人,伯言可知否?”

“在下虽是末流裨将,但历来喜好结交天下英雄豪杰,不知乃何方高才,早就有心结识,承蒙姑父不弃,代为引荐,幸甚!”

刘琚淡淡道:“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陆逊心中一惊,讪笑道:“将军莫要取笑,在下愧不敢当。”

刘琚目光锐利了些,旋即又嗤笑道:“伯言何故只知明哲保身?”

陆逊眼中有了戒备之色,却仍旧道:“将军,在下乃东吴之臣,若今日之言为吴侯所知,恐有不妥。”

“敢问昔日庐江太守陆季宁待伯言如何?”刘琚淡淡道,

陆逊面露迟疑与痛哭之色,认真的看向刘琚道:“叔祖父待在下有养育之恩,此等大恩大德,此生亦无以为报。”

“既如此,伯言为何口口声声为东吴之臣?如此有何颜面面对九泉之下的叔祖父季宁公?”刘琚大声呵斥道,“本将素闻伯言饱读圣贤书,岂不闻忠义廉耻乎?”

陆逊听罢脸色涨得通红,道:“将军此言何意?”

刘琚大义凛然道:“季宁公乃高义名士,守土护民,汉室忠臣也,昔日不愿附逆,为袁术麾下部将孙伯符所部猛攻,坚守两年,陆氏族人死伤过半,伯言之叔父陆公绩自从为孙讨虏强行征辟入幕府,却常以汉臣自居,伯言却言之凿凿乃东吴之臣,孙氏乃不共戴天之仇,伯言却认贼为主,岂有面目屹立于天地间?此乃不孝也。”

“陆氏世享国恩,叨食汉禄,季宁公与陆公绩皆汉室忠臣也,伯言不思继叔祖之志,报效汉室,却屈身从贼,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此乃不忠也,如此不忠不孝者,伯言将来如何面对陆氏列祖列宗?”

陆逊听完刘琚的训斥之言,脑海中闪过叔祖父昔日对自己的谆谆教诲,想起叔父陆绩对自己的殷殷期望,更想起自己在利浦的种种不得志顿感汗颜,掀开袍角跪倒在地,哽咽而泣。

“将军句句所言如同锥心之痛,逊愧为陆氏子弟,昔日庐江守城之战,叔祖父留下诸位叔父共同守城,唯独将年幼的叔父与逊遣返吴郡,方可苟全性命于乱世,叔祖父待我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