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 百步穿孔黄汉升  三国风云之步步沉浮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黄忠走上点将台,他已在大帐内换上一身鱼鳞锁子甲,再经由阳光这么一照,立时杀气凛然,让人不敢直视。

而校场之内,黄沙翻滚,刘琚翻身上马,手执弓箭,箭壶背在身后,从肩后可直接抽取箭矢,他还是第一次在马上尝试射箭。

很快刘琚就发现练习骑射不易,平时骑兵手握缰绳,可以平衡身体,然而射箭却需要双手执弓,全靠下肢的核心力量夹住马腹。

倘若有马镫与高桥马鞍的话,何至于此?刘琚心中暗暗叫苦,由于完全靠下肢夹住马腹,尤其战马飞奔起来,起伏不定,根本掌握不住平衡,在疾驰之中射箭,稍有分神,便有坠马之虞。

直到此时,刘琚才深切体会到训练一名骑兵的艰难,不止是装备马匹给养负担重,训练一名骑兵的给养相当于五六名步卒之多,其中牵扯的精力可想而知,故此骑兵可称为冷兵器时代的“重型坦克”。

“跑起来!”黄忠站在点将台上厉声喝道,这一刻,黄忠收起宽厚仁慈的一面,俨然以严师示人,变得异常严厉,吼声如雷:“势如奔雷,目光如炬,满开弓,紧放箭。”

刘琚心中凛然,他极力掌握住身体的平衡,猛地开弓拉满,目光似剑芒,怒视前方,几乎没有停留,一气呵成。

当箭头触指,一支羽翎箭便如闪电般射出,射向五十步外的一支草人,箭矢却从草人上空掠过,偏差足有一丈有余,让刘琚闹了个大红脸。

刘琚由于右手的伤势,一直未曾练习过箭术,在典农军中看见军士们用步弓练习射箭,本以为比较容易。如今才明白步弓与骑弓还是完全不同,骑弓偏小,然而势能更大,风速对于箭矢有着致命的影响,两臂力量不能持久,张弓便需射出,故此没有万分的勤学苦练,达到人箭合一的默契,是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神箭手。

相反步弓偏软,为保证力量,一般都是大弓,可以缓缓拉开瞄准,尚且用的是大箭,射仰角,不像骑兵以射近似抛物线状,对于精度的要求更加严格,故此训练骑兵更加麻烦。

一身银甲黑靴,旌旗飘飘,黄忠有点看不过去,大马金刀地翻身上马,纵马而来,及至跟前,勒马悬停,落马后环顾四下。

“来人,摆上箭靶,拿老夫的铁胎弓来!”

亲卫亲自捧着黄忠最爱的那柄三石铁胎弓与三盒箭壶来到黄忠身前,躬身道:“将军,弓到了。”

“嗯!子扬,你好生看着,今日让你见识一下老夫的箭法,你可要注意其中蹊跷。”黄忠颇为自傲地捋了捋长须,威严溢满了眼角。

身后的亲兵跟随黄忠多年,自然明白老将军一直以自己的箭法为傲,不过老将军的箭术无双,当世无人能及,让人不得不佩服。待靶场布置完毕,黄忠将双足微微挪开,左脚隐隐用力,随手从亲兵手中的箭壶中抽出一支雕翎羽箭,拇指压弦、食指紧紧扣上拇指,另三指微微拢合,小臂渐渐加力直将一张三石的硬弓开到耳后。

深吸了一口气,黄忠半眯着眼睛紧紧瞄准了三十步外的五铢钱眼。“倏!”但听一声脆响,羽箭脱离弓弦打着旋飞速朝钱眼射去。转瞬的工夫,黑色箭矢便穿过了钱眼,飞过一段距离稳稳的坠于地面。

“好!将军英武!”亲兵见黄忠首射一箭穿心,大声赞叹起来。他这么一喊,校场内的将士们纷纷高举拳头叫好,就连刘琚都被这生猛的箭术所惊呆。

有心在刘琚面前多展露一些,黄忠便从箭壶中又抽出了第二支羽箭。

满满的吸了一口气,黄忠再次将弓弦拉作满月状,不过他此次刻意将扣弦的食指放的松了不少。

但听嗖的一声,羽箭破空而出,似闪电般朝五铢钱眼袭去。利箭方穿过钱眼,就似被施了法术一般直直的落在地面。“好,好啊!将军英武,将军英武!”亲兵见黄忠成功射完了第二箭,挥舞着拳头,高声喝颂。“将军英武!”“将军英武!”一干将校纷纷接着亲兵的话头儿,鼓噪起来。

“来人,将本将军的战马牵来!”黄忠翻身上马,颔下长须迎风而动,虎虎生威,手挽铁胎弓,纵马在原地打转,进行调整。拉了几个满圆,调了几次角度,黄忠才心中满意。马射不同于步射,讲究搭稳扣,急加鞭。临开弓之际,方撒手,则战马才能被人所驱使。但是开弓却不可太早,太早则身手摇动。也不可太迟,太迟则心眼俱慌。

冲五铢钱眼瞄了瞄,黄忠深吸了一口气,头颅微微昂起,下股紧紧贴着马鞍,立时搭箭扣弦。他刻意的将弓朝空中弯去大半弧度,以此来增加箭矢下坠的时间。

但即便如此,羽箭下落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不易于控制。而且,即便加大了箭矢射出的弧度,坠落亦不过分毫,倘真能赶在五铢钱坠地前接住它?黄忠却没有时间去想这些东西,右肋与腰脊用力往前一推,松开扣弦的手指,羽箭携着劲足的力道朝五铢钱眼射去。

就在此同时,黄忠夹紧马腹,狠狠冲马臀抽了一鞭。“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