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前来探望昏迷中的侄子。
刘表负手走下台阶,穿过一条精致的青石小道,来到一座院门前,院内有一幢阁楼,这里正是刘琚养病的小院,院子里的翠竹长的郁郁苍苍,格外的挺拔。
刘表刚走到门前,门却开了,一名身着麻裙的佝偻老妇端着一盆水从院中走出,她抬头看见刘表,吓了一跳,连忙站到一旁,低声恭敬道:“奴婢拜见将军。”
“公子近况如何?身子骨可曾好些?是否醒过来了?”刘表摆摆手,关切地问道,
老妇叹了一口气,摇摇头道:“回禀将军,公子还未转醒,张府君正在为公子诊治。”
“嗯,你去忙你的吧!”
刘表抬腿跨进院子,进了阁楼,神医张仲景听到动静,忙上前施礼作揖道:“微臣拜见明公。”
“仲景无需多礼,敢问琚公子伤情如何?何时能够转醒?”刘表省略了虚礼,直截了当地问道,
“禀明公,琚公子发热了一天,服用了臣的伤寒药,已经退烧,至于皮外伤经过臣诊治已无大碍,然其右手指骨骨折,肿胀严重,未曾及时处理,伤情颇为严重,臣下了不少功夫,已将伤势稳住,假以时日恢复不难,只是往后——”张仲景一脸的迟疑道,
刘表听罢心头一沉,张仲景乃当世神医,医术高明,未曾遇到疑难杂症,绝不会无的放矢,他沉吟道:“无妨,张公尽管直言便是,孤赦你无罪。”
张仲景在心里小心翼翼地措辞一番,方才道:“明公,往后琚公子右手无法过分用力,只能提笔书写,万万不能再拾取重物。”
“唉,往后让其入得鹿门学院,拜习经义便是,将来辅佐孤治理荆州亦无不可。”刘表惋惜地叹气道,
“那不知琚公子何时能够醒来?”
“明公,微臣惭愧!按常理公子当转醒,不知为何至今不醒?臣医术不精,望明公恕罪。”张仲景低头认罪道,
“罪不在你,你已然尽力,想来此乃琚儿之劫数,若能挺过去,将来必能逢凶化吉,转危为福。”刘表无奈地摆摆手道,
“嗯——”正在此时,榻上传来一声呻吟,只见王钰头痛欲裂,眼睫毛眨了眨,缓缓睁开了双眼,只感觉到口干舌燥。
“琚儿,你可醒了!”刘表喜极而泣,连忙趋身榻前,炯炯的目光看着他,道,
“水,水,水——”
刘表连忙接过张仲景奉上的水杯,给他饮下,一股股清凉之感冲击着他的喉咙,他这才感觉缓过气来,活了过来。
等到视线渐渐清晰,这才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陌生的房间里,眼前是两个陌生人,眼神中尽是迷茫之色,轻声问道:“你等乃何人也?”
刘表看他如此模样,心中尽是酸楚,想起侄子历经大难不死,后悔未曾派兵前往接应,将他扶起,倚在靠枕之上,小心翼翼地关切问道:“琚儿,我乃你伯父,你可是我亲侄儿,你可还记得?”
“伯父?我——为何认不得你?”王钰捂着缠满绷带的脑勺,他终于恢复了意识,但是眼下情况不明,他只好装傻充愣地问道,“你却是何人?”
“孤乃山阳刘景升,与你父亲乃嫡亲兄弟,你还记得?”刘表大惊失色,问道,
“刘景升?啊——”一阵头疼感袭来,王钰索性双眼一翻白,又假死过去。
张仲景不敢怠慢,忙上前探查病情,用手翻开他的眼睑,探探脉搏,面色凝重,
“仲景,何以至此?”刘表急忙问道,
“明公,臣行医多年,未曾遇到过此等怪疾,然此病状在古籍中尚有记载,以臣愚见,琚公子恐怕是患上了失魂症。”张仲景捋着颔下白须,郑重其事地叹声道,
“失魂症?”刘表惊诧地问道,
“明公,顾名思义失魂症乃指人脑部受到创伤,将昔日往事忘得一干二净,甚至连自己姓甚名甚也记不起来,根本无药可救,然而醒过来却与常人无异。”
“唉,祸福难料,不知此劫是这孩子之幸,还是其之不幸也。”一声叹息道尽心中的怜悯之心,刘表暗暗发誓往后要好好善待侄儿刘琚,视如亲子,也算对九泉之下的兄弟有个交代,“好生照顾公子,孤自有重赏。”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