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章 续弦  三国风云之步步沉浮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却要干起这伺候人的活儿。

穿过长廊和內苑小道,及至偏厅前,“钰公子,家主等候多时,快入内用膳吧!”

柳儿的娇柔呼声将自己从思绪中拉了回来,他深吸了一口气,整了整衣冠,大步向偏厅中而入。

柳儿幽怨地盯着王钰离去的背影,且不知道幽怨王钰不解风情,还是对他雍容姿态的仰慕。

沉香卷浮,画屏生影

王钰细细打量着这间偏厅,里面的布置颇为朴素,最大最显眼的便是正中的一张坐榻,上面有张案几,坐榻之上安坐着一个略显富态的中年人,正笑盈盈地望着自己,此人正是李文。

王钰岂敢怠慢,疾步上前,深深地一个伏首长揖:“孩儿拜见父亲。”

李文眯着眼细观,倒是一阵愣神,这冀州河北之地比邻中原,向来乃人杰地灵之地,河北崔氏,范阳卢氏等高门大族世家出了不少仪表不凡的青年才俊,若论仪表,大将军袁绍麾下的谋士崔琰崔季珪声姿高畅,目眉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乃有名的美男子,想不到荆南蛮荒之地,亦能滋养出如此俊美的少年郎,即使与中原士子相比,亦不逞多让,简直让人叹为观止,要论此俊美者,恐怕唯有昔日楚之宋玉尚可。

好一个如玉般的人物!

李文心中暗赞一声,身处这个时代,多少都会带有一些世俗的偏见,对于仪表堪俊的人始终是高看一眼的,朝廷在选拔官员之时,尚且注重仪容,更例如荆州的凤雏庞统因为相貌丑陋,起先还屡屡遭孙权,刘备等一时雄主所轻视,可见一斑,民间更不必说了。

汉代的史书少有记载人的容貌,但凡有些仪表高雅之名士皆在史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此绝非偶然。

“休要多礼,快快请起,且入座。”李文一把扶起他,然后略微退后一步,静时,温文儒雅如玉,淡然似斑竹;笑时,风度翩翩,直若孤松临悬。

李文越看越喜,与家中两个犬子相比,真是云泥之别,一时百般滋味涌上心头,暗中喟然而叹:如此佳儿,乃上天赐予的绝美郎君,若非我的假子,倒是婉娘的良配······也罢,若真是金玉,内中必藏锦绣,且待我等会儿一探究竟。

“谢父亲。”不算热切,恭顺地向李文躬身一揖,掀开袍裾一角,脱下鞋履,不卑不亢地端坐于李文对面,

二人相对而坐,稍事寒暄之后,李文命下人呈上早膳。

案几上的菜色也算丰富,一尾鲈鱼,一盘酱羊肉,几个素菜,再添上一壶清酒,不亦美哉!

在这样的大户人家,规矩森严,怎么动手?怎么用膳?王钰一概不知,幸好李文善解人意,笑呵呵地亲手为他满上一杯,二人对饮一杯过后,王钰随着李文有样学样,倒免得闹了笑话。

“钰儿,来府上已有数月,可还住的惯否?”几杯酒下肚之后,气氛总算热络了起来,李文举杯笑着问道,

筷子略微停顿,王钰笑道:“软塌,美婢,倒是好久没有睡的如此安稳过了。”一番应答倒显得中规中矩。

“嗯,还是那句话,这李府往后便是你的家。”李文拍拍他的肩膀,以示鼓励道,

“谢父亲。”

“哈哈,好了,无需如此多礼,今日老夫心情大好,我等父子好好喝一杯。”

早膳用罢,李文引王钰往书房内室而去,待两人坐定,李文大袖一挥,婢女们皆被屏退,静候在室外。

案几上放着不少书简,半卷半展,李文指着这些书简,道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钰儿,此些书简甚为珍贵,乃老夫走南闯北多年用钱货赎买的,早年我欲让麾下犬子饱读诗书,将来可以走入仕途,光大我李氏门楣,可二子皆是不成器之辈,枉费老夫一番苦心,二子对读书之事不感兴趣,无此慧根,亦乃天意,而今我俩有缘成为父子,这些书简便赐予你,望你好好读书,将来一展心中抱负。”

王钰想不到继父李文如此通情达理,心中感动不已,他明白东汉以来,虽然有蔡侯纸的诞生,但是由于成本太高,生产不利等因素,蔡侯纸只适用于统治阶层,普通百姓是万万用不起的,而笨重的竹简依旧适用于各处,而眼前那么多的书简肯定花费了李文不少心血,此礼太重,万万受不得。

李文见王钰固执不肯受此大礼,忙语重心长地劝谏道:“钰儿,我等本是商贾贱民,家中虽有余财,然名不宜露,位卑不显,操此賤业,乱世之中亦不得已而为之,虽说商贾乃世之末事,若无高门世家大族依靠,极易遭人谋夺家财性命,如此终非家族长久之计,老夫观你乃明事理,晓大义之人,饱读圣贤书,往后家中琐事你切勿操心,只需安心读书便是,待有所成,举孝廉,老夫再四下为你打点一番,谋个官身,翌日好尽心尽力为朝廷效力,到时老夫脸上有光,算是了却你母亲的心愿,告慰你王氏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王钰神色一顿,稽首道:“钰儿受教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