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带刻度的量角器。
量角器的制作并不困难。
陈思利用木棍制作简易圆规,在地上实验一次,终于画出理想大小的正圆形,再将一根不易变形的圆木修成尽量接近的圆盘,量出圆心,量角器的雏形便有了。
用钉子刻画出一条直径,然后确定九十度、四十五度、六十度、三十度几个常规角度,并用铁钉在相应位置刻痕,用陈晓乖采来的红色花浆涂色。
确定好常规刻度,陈思又用铜丝弯在三十度和零度之间,随后再弯成相等三份,在圆盘边缘弯曲成弧形,便将整个圆盘都按照每十度一个刻度刻好。
望着这样一个圆形的量角器,陈思打心眼里感谢秃顶的小学数学老师。
“晓乖,帮哥找这种木棍,越多越好。”
第二天日出前,陈思背着一大捆一米半长的柴禾开始沿着小岛边缘出发。
小岛不大,陈思有信心用一整天的时间把轮廓量出来,只不过要时常用指南针计算角度,数据可能会多的记不过来,只能寄希望于从陈晓乖裙子上扯下来的布料和充当铅笔的木炭。
用脚步丈量是件容易的事,难的是角度和方向。
从营地出发,走到南边海滩,用新作的指南针简单确认过方向后,陈思在原地插入一根木棍。
“陈思岛上的磁场异常,指南针并不可信,昨天我也是误打误撞到大坑,还是用木棍确定方向吧。”
为避免一开始就受到磁场影响,陈思决定从南边海滩开始,往东方丈量。
走出92步,陈思在地上插入木棍,相当于100米的距离。
两点一线,无疑这样的测量毫无意义。
继续前行92步,再插上木棍时,三根木棍已经不在同一条直线。
1号木棍已经被涨潮的潮水淹没三分之一,顶端还是非常清楚。
以1号和3号木棍形成的直线为标准,将量角器放在眼前,眯起一只眼,2号木棍已经和直线之间产生了小于五度的夹角。
“没意义。”
陈思放弃第一次记录,这其实和直线没什么区别。
又经过92步,陈思再次插下木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