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冬扫三九,夏扫三伏  我在赵国当官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不发一言。他心想,刚刚的回答是没问题的。昨日下课在讲堂里扫地时,明明看到书案上摆着这些书。

陈先生忽然发声道:

“‘作者七人矣’……”

宋玄眼神一亮,了然。

他略作思考:“‘作者七人矣’,语出《论语?宪问篇》,篇中有云:“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此题的大致意思为,孔夫子说到有贤德的人,遇到乱世就会避开。那差一点的人,若是遇到是非之地也会避开。那么再差一点的人,看到别人不好的脸色,也会避开。更甚者,听到不好的言辞都会避开。而这类人,孔夫子所知道的就有七个。”

他回想起原篇前后文,于是对道:

“七人: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与鲁少连。”

他来不及观察陈先生的反应,又听到陈先生继续说道:

“有云‘见有礼於其君者,如孝子之养父母也。’。”

宋玄一听,即知此出自《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

于是对道:“下文曰:‘见无礼於其君者,如鹰鹯之逐鸟雀也。’”

陈先生的身躯微微一顿,脸上闪过一丝讶然之色。他将扇子从身后撤回,往手上一敲。

“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

宋玄听罢,不由脱口道:“此言出自《管子?任法》任法篇。”

然而,此话一出,陈先生眼中闪过的讶然之色更深。

“《管子》这本书,你是从何习得,我可不曾教过。”

陈先生来回走了两步,看向宋玄。

他脸上的表情怔住了,心道不能慌。

于是,他目露真诚:“这,这是小子在讲堂扫地时翻看到的。”

陈先生喃喃自语,“《管子》一书不在科考范围内,但我们赵国重法,而《赵刑统》就是沿袭《管子》一书的思想,乃是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

他说出这句话后,似是惋惜。

他看了宋玄一眼,见他更清瘦了几许。

“宋七啊,近日风寒可好了?”

“感先生念,小子前日从文塔回来后,风寒已无大碍。”宋玄看向陈先生一笑,作是轻松状。

他见陈先生溢出笑,“宋七啊,这风寒可不容小觑。”

又亲切地看向他,“你且随我来,我书斋里有专治风寒的药。”

宋玄看了看陈先生,惴惴又高兴道:“好。”

他转身拖着扫帚,随着陈先生往书房走去。

不料,陈先生回头瞥了他一眼,对他摆摆手,“把扫帚放下。”

“噢”

宋玄将扫帚靠放在紫荆树旁,理了理衣服便跟了上去。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