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道:“请沛公不要着急,我一问便知。”萧何就拱手问道:“你家主人做什么学问?”华无害笑道:“这个我可不知道,不过自从击秦失败后,就隐居在下邳,十年之间,除读书外,还非常喜欢音乐:什么鼓瑟弹琴、吹箫弄笛,样样都精通。”萧何道:“请问足下,子房先生准备何往?”华无害道:“听说景驹在留城做了楚王,我家主人准备去投奔他。”沛公寻思:前日遇那老者占卜道:‘所获非龙非螭,是王霸之辅佐。’此人如此仇秦,又有此等大学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若得此人何愁破不了秦军,就高兴地问:“足下,我知道楚王不是个英雄,子房先生去了也不会被重用。等到你家主人来时,烦请给我引见一下,我想认识他。”华无害就答应了,于是让人将那些小船赶紧划过去报告主人。沛公等人就在岸边驻足等待。这正是:
王霸之辅何处有?邂逅无害荐名流。
片言却似春雷震,从此大业有人筹。
一会儿,小船就过了岸,他们向主人报告了情况。沛公远远地看见有一位白衣之人上了船,等稳稳地载满人后就向这边划了过来。那位白衣之人站在船头上就吹起了笛子,声音十分悦耳,船上的人同样又唱起了歌:
我爱段干木,俯身致文侯。
我爱鲁仲连,谈笑退敌仇。
号为千里驹,排难解纷忧。
功成不受赏,四海名常留。
今人何碌碌,谁堪携同游?
沛公见他们的船只在缓缓靠近,就问是什么人。华无害回答:“他正是我家主人张子房。”沛公一听,慌忙示意大家恭敬迎候。等船靠岸后,那位白衣之人就走下船来。身后忽一人道:“何人在此?”华无害回答:“禀报主人:沛县刘邦要与您相见。”张良就把手中的笛子交给身后问话的那个人,然后和沛公相见。他上下打量沛公,心里暗自吃惊道:此人隆准龙颜、胡须又如此好看,真是贵人之相,可谓是人中之龙啊!这时沛公等人也想象张良肯定是一位魁梧的壮汉,盖世的英雄,却让大家没有料到的是:子房先生竟然是一位文弱的书生,他留着三捋长须,五官非常俊秀,气质飘飘欲仙,又右手握着白犀麈,左手轻捋美须,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沛公。
沛公就上前恭敬地问道:“先生就是昔日在博浪沙中击秦的勇士?”张良见沛公这样问他,就笑着回答:“那都是从前韩某人的鲁莽之事,何足挂齿?”沛公更加奇怪了,就问:“先生是击秦的张良,为什么又自称为韩某人?这其中有什么原故?”张良笑着回答:“我姓张名良,字子房。从前为了躲避秦国的缉捕,故而就取了个韩雪的别名。”沛公这才听明白了,就惊喜道:“原来是这样。先生的大名如雷贯耳,不想在此相遇!”张良就问沛公:“将军为何在此屯兵?”沛公叹气道:“一言难尽!”就请张良到营中一叙。张良就与沛公等人来到军营。沛公见张良的身后站着两位壮士,就问他们是何人。张良指着拿笛子的人道:“他是我以前的朋友公孙子。”又指着另一位道:“这位是族弟张宣。”二人就向沛公行礼。沛公就让他俩坐下来说话。
等到大家坐好后,沛公自报家门:“我叫刘邦,沛县人。只因不自量力,就带了一帮兄弟起兵,大小经历了数十场战斗,可是没有想到自家的兄弟叛变了,把我的家乡丰邑献给了魏国人,家人就落在敌人的手中。”沛公就把以前的事情还有和司马夷交战失利的经过详细地给张良说了一遍。谁知张良听后却开怀大笑道:“胜败是兵家常事,何必因为一次小小的失利而恢心?”沛公道:“先生说的很对,我正在想办法对付秦军。不过先生怀抱灭秦之志,也绝非普通之人,今日却为何来到了这里?”张良道:“只因我家祖上五世相韩,故而椎秦复仇;可我智术短浅,在博浪沙误中副车,不得已才亡命天涯。现在齐、楚、燕、赵、魏都已经独立了,唯独韩国尚未复国,故而我率领子弟们想去留城拜见楚王,以图有所作为。若是今后有点根基,就要光复韩国的基业。”沛公道:“楚王是个没用的人,再加上手下的那帮人也不行,他们岂能重用先生?先生是个大才,大名早已传播天下,希望您能留在我的军中,给我这个笨伯当个老师,今后我必定言听计从,共襄大业,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张良道:“可是我志在复韩,您的请求,实难从命啊!”沛公诚恳道:“我虽然是亭长出身,可素怀灭秦之志,可惜我身边没有谋划之人,以致屡屡受挫。先生既然早有谋秦之心,又胆略盖世,若是留在我的军中,定能一展平生之志?若是今后能打开局面,我将帮助先生克复韩地,以成基业。”萧何也道:“楚王非英霸之器,先生前去投奔,一定不会得志。但愿能慷慨地施展伊、吕之才,协助我家沛公拯救苍生,这将是楚、韩之幸,天下之幸啊!”张良见沛公和萧何都是英雄之辈,曹参、樊哙等人也是豪杰之士,就起身行礼道:“既然刘将军如此看重张某,张良愿助你收复丰邑。不过我有句话要说在前头!”沛公就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