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见没有抓住二人,心中非常气恼,就让军士把住宫门,霸占了后宫,恣意行乐。
张耳和陈余能够侥幸逃脱,都是因为他们平素在朝中拢络了许多心腹,才及时的得到报告,逃出城来。他们一口气跑到北面的信都,进城后将四门紧闭起来。二人有了安身之所,见城中尚有几千军士,就把李良弑主的事情告诉了军士和全城的百姓。军民都非常震惊。随后张耳就为赵王发丧,又设灵堂号召百姓奠拜。数日后,归附的百姓越来越多。张耳就在城中驻守起来。赵国遭此劫难,真是元气大伤,张耳和陈余又担心李良前来攻打,因此一筹莫展。
这时,有个老兵就向张耳献计道:“在此国难当头,丞相怎么忘了一个人?”张耳问是谁。老兵回答:“就是以前去燕国救回大王的那个人啊!”张耳顿时恍然大悟,用手拍着额头道:“哎呀呀,真是的,怎么忘了他?可是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老兵道:“他一定活着,不过是否逃出了邯郸城,还很难说。”张耳就派人写出告示,四处寻访。果然有一天,李左车来到了信都。张耳听说李左车来了,大喜过望,赶紧迎接他进城。李左车来到府衙,拜见张耳。张耳非常高兴,热情款待,然后向他问计道:“现在王离攻打井陉关,逆贼李良又杀了大王,我担心他要称王啦。眼下赵国处在亡国灭种的关头,先生有什么办法可以重新安定赵国?”李左车不假思索地回答:“李良谋反,弑主犯上,这是他狼性所致。我料他惧怕人心不服,因此不敢马上称王。丞相应该先发制人!”张耳就问怎样先发制人。李左车道:“第一,先立赵王,确定君臣关系。丞相要获得人心,就必须寻访原来赵王的后代称王,您二人辅佐,百姓一定会忠心拥戴。再替赵王报仇,讨伐李良,就是出师有名。那时人人自会拼死战斗,您的军队必将是战无不胜。第二,立即派别将驰往井陉关,接替薛岳,防止他投降秦国,招引秦军入关。第三,再派特使赶往燕国,向燕王陈述我们的困境,请求燕王出兵帮助。丞相如果能做到这几点,赵国将会重新安定。”
张耳听了李左车的计策,高兴极了,就立即派人寻访赵王的后代,然后封儿子张傲为将军,拿着原赵王的印信和兵符,立即驰往井陉关接替薛岳,还派出特使到燕国求救。过了几天,将士们就寻访到了一位名叫赵歇的人,经过核实,他就是原赵王的后代。张耳非常高兴,就立即拥立他做了赵王,定都信都,然后诏告四方。邯郸城中的百姓听说赵王的后代赵歇在信都继承了王位,就纷纷赶来归附。
李良得知这一情况,心中惊恐不安,对部下道:“现在张耳抢先立了赵王,百姓都去归附,他们的势力如果强大起来,我们就没有立足之地了。不如趁他们的根基还没有牢固就去攻打,若是杀了赵歇,百姓就会解散。”部众们都认为非常可行。李良就纠集了一支兵马来到信都城下讨伐赵歇。张耳在城头大骂道:“李良!你这个弑主犯上、大逆不道的奸贼,大王在世时,不曾亏待你,为何要行此不仁不义之事?”李良也大骂道:“大王本来就是个普通人,可是你们这**贼,从中挑拨离间,赵国还怎么成就霸业?我问你,你为何要向大王进谗言削夺我的兵权?不是你无义,我怎么会无情?现在我要杀掉你们这群鼠辈,快快出来送死!”张耳怒道:“狼性狗行之徒,当初就应该劝大王杀了你!正因为没有除掉你这个祸根,赵国才有今日!你杀害大王,血洗王室,真是罪大恶极,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李良被骂得理屈词穷。
张耳见李良不再说话,就对他的军士喊道:“将士们!你们都是赵国的子民,城中有你们的父母妻子,亲戚朋友。赵王在世时,不曾亏待大家,你们为什么不分辨是非,跟着反贼来攻打亲人啊?如果都还顾念忠义二字,就应该回到这边来,听候新王的赏赐!”军士们听了这话,顿时一片哗然,就有许多军士向城下奔来。张耳急令打开城门放大家进城。李良非常恼怒,但也无法阻止。这时突然一声金鼓响,陈余率领一支军队杀出城来了,口中大叫:“随我一起诛杀逆贼!”李良大惊,正要上前交战,忽然有人来报:“大将军,邯郸传来消息,说燕国的军队来攻邯郸城了。”李良大吃一惊,急忙掉转马头落荒而逃。陈余见李良狂奔而逃,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率军追杀了一程。李良奔回邯郸,听说燕军已经退了,心中懊悔不已,便入城据守起来。前人有诗叹道:
人心叵测最难防,挟刃公然弑赵王。
只是舆情终未服,战场一鼓便逃亡。
又有诗赞李左车道:
屈身避祸事炊夫,秉承先祖才气殊。
先正君位后讨逆,三条妙计救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