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于1869年提出的,对于化学乃至整个科技界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那以后,任何新发现的元素,都不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被视为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不断完善。正是由于有了元素周期表,到了后来,科学家们按图索骥,挨个合成了很多元素。
他们采用的方法是用某种元素的原子核作为“炮弹”,去轰击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熔合成新核,这时质子数累加,新元素也就产生了。比如用硼(5号元素)轰击锎(98号元素),可以得到103号元素铹;用铬(24号元素)轰击铅(82号元素),就能得到106号元素。
因此,人工合成元素就是在做一种十分特殊的加法。不过,真正的实验过程远非做加法那么简单,需要有昂贵的特殊实验装置(如回旋加速器)和高超的实验技术。
从95号元素镅(Am)开始,后面的元素全部是人造元素,且都具有放射性。而从104号元素开始,半衰期很短,通常只有不到1分钟,短的甚至只有数十毫秒,就蜕变成了其他元素。正因为如此,这些元素在自然界里是找不到的。
赵坤皱起了眉头:“现在国际上人工合成到了130号元素,但是半衰期太短了,想重复一下这个实验过程都很难。”
李松表示认同:“其实我的担心跟你是类似的。因为从104号元素到130号元素,全都生命短暂,所以科学家们已经对这个课题失去了信心,自从勉强合成出了130号元素以后,已经时隔20多年,再没人去继续合成新元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