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何人主将  大唐都护府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忖之时,少府监潘康突然大声道:“启奏陛下,微臣举荐上柱国领兵出征。”

听他这么一说,很多亲近何光华的大臣们纷纷附议。

此时李坤不由得想起前几日,徐成淼托汾阳驸马偷偷送进宫里的那张字条,心中犹疑万分:如果现在拍板决定,任命何光华为西征统帅,只要放出兵符,那三十万大军可就全部落入他的手中了。

若是何光华有所图谋,只消把非嫡系的部队,往西边远远打发走,自己带兵转身回到帝都,玩个“清君侧”的把戏,到时候雷桓的两万御林军连给他塞牙缝都不够。

太子少师张策看出皇帝的为难处境,遂解围道:“陛下,微臣以为,西征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哦?张爱卿,你快说说看。”

张策看了一眼何光华,不理他愠怒的神色,继续道:“虽然当前西域情况危急,但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如此重大的事情,千万急不得。目前我们对西域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贸然出动大军,谁能保证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新月湾?”

何光华哂笑道:“依张少师的意见,危在旦夕的玉门关和阳关就不管了?”

“并非不管。”张策从容应对:“可以先派遣上柱国麾下的左右武威军,分别驰援两关防御,暂时稳住局面。待朝堂上订好妥善的方略,再出动大军不迟。”

何光华听闻此言,唯恐皇帝真的把武威军派出去,连忙向李坤道:“陛下,此计绝不可行。张大人稳重有余,但进取不足,况且他又不懂军事,如此做法必定会贻误战机。西域初乱,突厥人立足未稳,百姓民心未失,正是出兵收复的最佳时机,正所谓救兵如救火。若是犹豫不决,只做分兵防守,等于给对方站稳脚跟的机会。到那时就算出动倾国兵力,也不敢言之必胜啊。还望陛下三思!”

何光华一番滔滔宏论,令李坤顿时感到左右为难。

张策之言,本来甚合他的心意;但何光华毕竟是大唐名将,论打仗的本领,除了已故的关星辰,满朝文武还真的无人能出其右。何光华说的在情在理,仅以国家大事而言,确实也不能草率否决。

他心中暗叹,无奈之下,只好又祭出看家法宝——“拖”字诀,有气无力道:“两位爱卿说的都有道理,让朕好好想想,明日早朝再议吧。”

-

退朝之后,何光华径直回到府中,进门便破口大骂:“张策这个王八蛋!老子迟早要灭了他邺郡张氏满门!”

蒯印从屏风后闪出来,接过何光华的斗篷,问道:“上柱国,出什么事啦?”

“眼看之前商议的策略就要成功,兵符立马到手。没想到被太子少师张策横插一杠,搅得皇帝老儿又改了主意!”

何光华骂骂咧咧的,把方才朝堂上发生的事,全都告诉了蒯印。

蒯印思忖一番,宽慰何光华道:“上柱国不必担心。张策之言,不过是些小搅扰。在军国大事面前,陛下还是得倚仗您老人家。到最后,兵符只能乖乖的交到咱们手上。”

何光华长舒一口气,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我也只是气不过而已。小小张策,根本干扰不了大局。蒯印啊,还是你办事稳妥靠谱,凉州之行干的漂亮,为本官首开胜局。说起来,我还没有好好赏赐于你。”

蒯印喜上眉梢,急急跪倒在地:“上柱国对卑职有栽培提拔之恩,犹如父亲一般。能为上柱国赴汤蹈火,卑职在所不辞!”

何光华伸手扶起蒯印,问道:“你上次说,留在凉州的人,发现徐成淼竟然介入此事之中,后来情况怎么样了?”

蒯印回禀道:“据眼线打探报告,徐成淼是从西域回来的。他好像不知从什么地方,得知了我们和吴先生的事情,方能及时出手,压制住安西都护府、凉州军和胡飞之间的矛盾误会,没能引发我们预期中的火并,也使得搅乱凉州的计划受阻。”

“徐成淼知道了?”何光华略微有些紧张:“那他现在人呢?”

蒯印眼中露出冷酷的笑意:“上柱国放心,我已经命令手下,盯紧徐成淼。绝对不会让他有机会返回帝都的。”

-

武威军的参军司马蒯印,年轻有为、计谋多端,在军中素有“小诸葛”之称。武威军的历次征战中,也多次依仗他算无遗策的筹划,取得辉煌的战绩。

然而这一次,蒯印却高估了自己的手下,也低估了大唐的明鉴司长史。

徐成淼是那种对危险有着异常敏感的人。他就像是山野中的狐狸一样,能随时嗅出威胁逼近的恐怖味道。

所以,当凉州折冲府派遣专门护卫徐成淼回京的骑兵刚刚离城,他便略施手段,悄然溜出马队,乔装改扮尾随而行。

果然不出所料,队伍行进至一片山林之间时,突然遭到大批蒙面武士的袭击。这批杀手武艺高强、出手狠辣,伏击的地点又十分偏僻,上来便摆出一副不留活口的架势。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