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短暂的交兵中,力和猛主攻水面之上,彘主打水面之下,影发起远程射杀。这套三角形打法从大竹山山谷中与狼群搏斗起,再到这次突袭海州精英豚舟小队,日渐成熟。这坚定了大家训练新军的信心。
良渚王国有太多需要改变的地方。良渚王城的崛起和繁荣、玉城的香消玉损、人口的不断增长、商贸的频繁往来、海州之民的威胁日增,都驱使良渚王国祭司院做出新的抉择。
这训练新军只是其中的一种,但却是良渚王国兴起的关键一环。
过去,良渚王国的主要作战部队由亲兵组成。这亲兵队伍大多数是由王族和贵族成员担任,少部分从技师阶层中选拔。何杰和张凯就是因此而进入到亲兵序列。
兵领则非王族或贵族不可,有时候,大祭司等会亲自担任首领。在大祭司和王为同一人时,这种情况出现较多。当大祭司和王分别由两人担任时,则王担任大兵领机会更多。
祭司、王族和贵族、技师三个阶层加起来,人数也只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如今大约有一万人左右。
除了特别出挑的几百位,大部分祭司的作战能力有限,她们的主要工作还是劳心。随着国家领地的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处理事务的不断增加,祭司们的重点工作从过去城乡管理和领兵作战兼具,逐步过渡到纯粹的行政事务。或者说,在过去,出将入相是常态;如今,文官工作是常态。
王族和贵族当中,除掉兼具祭司身份的,剩下也就两千余人。这两千余人实际上就是良渚王国的作战主力军了。这也正是王和贵族们最为骄傲的地方之一。
但这两千余人,去掉老弱病残的,剩下的也就一千余人可用。这一千余人分配到良渚王城、震洲几座大城市后,剩余的地方便捉襟见肘了。
技师人数较多,但他们是良渚王国的金疙瘩,尤其是那些高级技师们。祭司们绝大多数的决策部署,都要靠他们协助去完成;城市的工程建设,需要他们去测算;市场上的手工制品,需要他们去打制。所以,大祭司很少从技师当中去选拔亲兵。
而人数占比最大的平民阶层过去没有机会成为亲兵,也不能私藏武器。
猎户和渔民除外,因为渔猎需要特制的器具。但这些器具的拥有,无论是自己打磨的,或者还是从别处购买的,都要及时报送给当地的祭司。
这些都需要做出改变了。现在的这套管理机制不知道已经运行了几百年了。当良渚王国人口不足万人时,大祭司可以记住每一位亲兵的名字。当良渚王国人口超过五万时,她只能记住良渚王城里亲兵的名字。
虽然面对的最大威胁海州之民不足万人,却可以举国皆兵,在局部数量上对良渚王国形成压倒性的优势。自从玉城和良渚王国的海上力量被摧毁后,良渚王国开始有意识地往内陆收缩。
有限的兵力,借助有效的城防手段,暂且满足了城市的防御需求。但对于那些散落在王国四周的村落,更多地依靠的是渔民、农民、猎户们的自我防御。幸好,现在海州之民还不敢深入内陆太远。
而依靠强大的稻作系统,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良渚王城的人口还会翻一番。人一多了,队伍就不见得那么好带了。到时候,别说抵御外敌,就是管理城内的居民都显得力不从心。总之,亲兵的需求还在不断扩大。
直接面对海州国的震洲女祭司,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她委托玉公主带回一封信,并由巧负责将震洲的防务工作汇报给大祭司院。
震洲女祭司也是从玉公主的沿途经历中,最先发现三角形进攻方式的妙处,那次成功的夜袭又坚定了她的信心。
因此,她帮助玉公主极力说服女猎手影加入到玉公主的舟队中,今后再进入到亲兵体系中。当然,只有一个影是不够的。
这一次,玉公主的回程增加了一个任务项,到影所在的部落,招募射手。
………………
这进入了大竹山迷宫一般的水网中,没有个好向导是不行的。商人辛早就等候在河口近处的沙洲上了。
“我该说他是商界奇才呢,还是阴魂不散呢?他怎么就猜到我们今天会到此处的。”张凯就纳闷了。
其实商人辛也没有猜,他有自己的情报网络。判断这些日玉公主会回到此处,便早早在此等候。
先是一堆奉承的话,又是一段激情的表白,商人的特色跃然纸上。得知玉公主要去影的部落,便自告奋勇地带队前去,他还找到了出大竹山的一条新路。可以在经过玉作坊后,直接走新路,抵达良渚王城要比寻常早两日。
何杰总是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这河口先是遇到了海州之民,然后又马上撞上了商人辛。这商人辛和海州之民有什么关系?或者说,这海州之民难道也被收买了?
或者说,鲛根本就没有跟他们交手的想法,只是做了一个防守姿势。毕竟,这落下水去的几人,生死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