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越精细,材料也越来越好,胶东大地有许多山石是可以做砚的,当然比不上四大名砚,甚至不如鲁砚,但也有很好的,文登小浏山南麓的石头就是很好的代表,发墨极好,磨出的墨细且亮,林瑶托人将此山买下,也是占了一块好处。
林荃要求知遇庄多造普通砚台,不要去追求精品,毕竟是给老百姓用的,老百姓对细节的追求并不那么细致。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匠人的质量不行,会雕刻、会造型的人太少,而培养又需要时间,这也是他不让范景藏私的原因,寄希望于有高手出现吧。
当然好的材料,务必做出精品。所以,林荃也用自己的私房钱,在知遇庄建了一个专做精品的作坊,自己下料,与那些优秀的匠人分利,范景他们也很乐意合作。
某天,林瑾发现,做砚这事与自己已经没有关系了,不过他并不在意,只要有砚台用,其它的事,并不重要。砚台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墨与笔,笔不难,好的笔很贵是不假,但是便宜的也很便宜,而且笔是耐消耗品,一支十几蚊的普通笔,可以用半年,所以略过,剩下的就是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