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零七章 关西人抢购粟米,张姜子急取金币  三国骁雄韩遂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零六位引弓门客的年薪二百八十三斤西域金币,对于已外派的门客,韩家代为保管。

对于战死、病死的引弓门客,仍对其家眷和子孙发放其年薪。

引弓门客不属兵卒,等同军官,需用部分年薪自购衣物和口粮。

新制定的人均杂支费为每二十人一斤西域金币,新地按二千口的规模,共预拨杂支费一百斤西域金币。

下年联军免征调粟米,由韩家给联军垫付。

常年支付:

赠赀胡部落十六万石粟米;

念骏部七万石粟米;

西域百骑部六十七斤西域金币;

三辅已失,停止发放对韩家、成家、樊家、张家四家之外的金城十四家望族的农事补偿钱。

龙耆城西域侍子及家眷已全部迁往邺城,中止调往龙耆城粟米。

取消用粟米去雍州兑豆,直接调拨三十万石豆运往钟羌四乡,另调一万石粟米去钟羌四乡。

雍州、凉州、关中望族对时局不乐观,向市场大量抢购粮食,韩家本年乘机出售四百万石粟米,兑回八万斤西域金币。

韩家本年无偿调拨给联军五万五千石豆,用做战马精饲料。长离川豆有库存。

西镇人口口粮从西镇库存扣。

韩家补上联军粮库空亏的八十六万九千五百四十石粟米。

加上上年库余,新地西镇方城地下仓窖最终粟米三十个,豆一百三十九个,麦储空。空窖占四百三十一个。多出六千三百三十五石粟米、七千六百二十五石豆堆放在地面仓中。

新地坞堡地下仓窖存五万石粟米,旧米已优先用掉。

钟羌四乡:

羌民人口一万五千零九十三人。不上缴,自经营。接管新地。

每年多繁衍一万匹马驹做为新增马匹。

钟羌地年底放养马八万匹、毛驴五千头、骡二千五百匹、二万六千八百头耕牛。

每人出售二头羊支付杂支。

本年人畜吃掉预留的二十八万二千二百石豆,一人一年约一石豆,一马、驴、骡一年约二石豆,一头耕牛四石豆。

多繁育的生畜出售,换回放养的羊用豆、人畜用盐等,贴补杂支。

调往洮水南岸一万石粟米,从西镇调来一万石粟米和三十万石豆入库。

钟羌四乡四个大坞堡和四个小方城共储一万石粟米和四十一万七千八百石豆。

凉州韩家所在地的耕牛、联军的战马等当地草料不足的部分,大都由钟羌四乡提供补给干草料。还有一些干草料由勇士县牧苑及西县皇家军马苑等处提供。储运费从出售部分干草料支付。

陈仓县:已失。

以陈仓县为中心的三辅各县大葡萄田圈:已失。

高陵县:已失。

长安县:已失。

长安城铜器苑:已失,仅十人在榆中县,更名为榆中铜器苑。

从西镇方城地下仓窖运来库五铢钱五百万钱,西镇库存三十九亿三千四百九十四万二千零四十五钱。

铜器总管李顿、副总管胡炬在内,共计十人。

本年制得一千件铜器,年消耗五百万钱做材料,向各地出售后兑得五千七百一十四匹新布帛币。

扣除下年年薪和奖金预支一千三百七十一匹新布帛币,以及杂支费、工具、熔炉、出售成本等一千三百七十一匹新布帛币,净赚二千九百七十二匹新布帛币,全部上缴显亲。

龙耆城:

二十九个西域蕃国、蕃城或国之使者、侍子、家眷剩余人口已迁去邺城。

停拨粟米和西域金币。

榆中县:

含铜器苑,人口八十二人,本年继续休耕。

零台织布机,零头耕牛。调用西镇剩余布料制衣自用。

拥有一万二千亩桑田、二千亩麻、五百亩葛、四千亩菜豆瓜果、六百亩葡萄、二万三千七百亩粟米。共计四万二千八百亩。

自耕种少许菜豆瓜果田自用,本年其它收获为零。

留足下年口粮一千四百七十六石粟米,畜用零石豆。

按一百人口,出售二百五十石粟米换的五斤西域金币做杂支费。

库余十万三千七百七十七石粟米和六万四千二百五十石豆。

布帛币零匹。

临羌县:

人口一百六十二人,兼做联军劳役和韩家输运。

拥有四百台织布机,一百四十头耕牛,粟米田十四万九千四百四十五亩,麻田一百五十亩、葛田七十五亩、菜豆瓜果三百亩、葡萄三十亩。本年继续休耕。

自耕种少许菜豆瓜果田自用,本年其它收获为零。本年不雇佣烧当羌劳力和耕牛。

留足口粮二千九百一十六石粟米,生畜用零石豆。

按二百人口,用五百石粟米兑得十斤西域金币用做杂支费。

库余六万六千四百九十四石粟米和四万六千八百三十五石豆。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