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七章 扶风方士赠寿丸,西域商人求居地  三国骁雄韩遂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减轻驻军对凉州牧韦端的压迫感,让韦端多为联军向朝廷说好话。

返回陈仓后,见司隶校尉钟繇已从长安城退回弘农郡,韩遂带领成公英、韩桥、田敏等部众又返回长安城。

韩略子韩骞已六岁,识一些字,常到韩遂的书房找书看。韩遂甚喜爱之。

烧当羌羌王东乾的孙子东弗在长安城韩家私塾读书,东弗乃东亮子,十五岁。

韩略和韩遂常喊东弗来家中一起吃饭,东弗特别喜欢小弟弟韩骞,二娃玩得十分要好,东弗教韩骞骑马射箭。

九月,敦煌太守马艾给韩遂来信,介绍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由于西域与洛阳、长安的贸易中断,西域商人在敦煌郡定居的人正在逐年增加。

安息国在大月氏国贵霜帝国和大秦国罗马帝国之间。大月氏国、大宛国、乌孙国与大汉西域诸蕃国接壤。

大月氏国国王胡毗色伽在位时,国力有所衰退,康居国、大宛国趁机摆脱大月氏国羁縻。

近年以来,大月氏国国王波调继位后,大月氏国拥有花刺子模州、粟特州、大夏州、健驮罗州、罽宾州、旁遮普州等,都城从蓝氏城改为富楼沙。

康居国国王急于增加国家财力以抵御重新被大月氏国羁縻,鼓励庶民大力经商,有一半人口牧畜种田,一半人口制造物品或外出贸易。

大汉天下大乱后,西域贸易大都改在大汉西域诸蕃国进行。

在国王支持下,康居商队将贸易点向西移,许多人到敦煌郡定居。

定居者按汉人姓名,自称姓“康”。

定居有几个原因,一是西域金币越来越少,西域银币在大汉尚不被庶民接受,布帛币太大,不便于每年长途运回西域诸国,只能等兑换成高价值物品后再运回国;二是西域制品运到大汉需要在当地储存;三是商人长年累月在外经商,无法照顾家眷;四是一些西域商人发了大财,干脆不回国了;五是西域商人已逐渐分工协作,有的家族专做制造;有的家族专做输运;有的家族专做仓储;有的家族专做出售;有的家族专做商情;有的家族专做客栈;有的家族专做兑换货币;有的家族专做买进等等。后四个工种都需要在当地定居。

粟特州前汉时属于康居国,粟特人见康居人外出经商发财了,向国王波调提出也要学康居国。国王认同,于是粟特人也来到敦煌定居。敦煌人评价粟特人的经商能力更强,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

西域各国及大汉西域诸蕃国纷纷效仿,共有二十多国的商人携家眷前来敦煌郡定居。

大月氏国和康居国见外出人口很多,于是从皇室派人前来敦煌见敦煌太守马艾,要求分配一些土地便于各国商人分片定居自建房。

大月氏国皇室来人给自己起名叫支富,康居国皇室来人给自己起名叫康植。

马艾已在敦煌郡敦煌县划出二十多块荒地分给二十多国商人,商人们已在陆续建造房屋。

马艾给韩遂来信的用意是希望雍州、凉州贸易主线上的酒泉、张掖、武威、金城、汉阳、安定、北地七郡都效仿敦煌郡,各划出地域给西域商人,一方面减轻敦煌郡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促进恢复西域对大汉的贸易。

敦煌郡望族并不十分善长种出高产的粮食,敦煌郡的多余粮食首先出售给大汉西域长史府,出售不了太多的粮食供应西域商人。此外,在敦煌一个郡聚集太多的西域商人也不合适。

敦煌郡目前要求定居的人口已达一千多人,托人登记的人口还有一千多人,马艾估计,雍、凉二州八郡一旦放开,从西域涌入的商人及家眷人口可能最终会达到五万人。

韩遂回信基本同意马艾的建议,只指出西域贸易商队走金城郡或北地郡有些绕远路,不如走武威郡的祖厉县进出安定郡和汉阳郡。提议敦煌、酒泉、张掖、武威、汉阳、安定六郡郡守、雍州刺史、凉州牧一起在冀城开会,以商定此事。

不久,会议召开,武威太守张猛以祖厉县尚未归附太守府管辖为由,拒绝向西域诸国开放,只同意开放到武威郡姑臧城为止。

参会人士一听就怀疑张猛有意征收西域物品进入凉州、三辅,和凉州、三辅货物进入姑臧的税收或张猛家族直接垄断进出姑臧的西域贸易。

会议只达成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对西域商人定居开放。

凉州牧韦端气不过,私下留下代理张掖太守魏明,一起来长安找韩遂商议。

韦端的意思是让西域商队从张掖郡折向南,穿过烧当羌领地和金城郡到达汉阳郡冀城。

韩遂本意不让西域商队过境或定居金城郡,主要是保护韩家商队的利益。现在韦端的提议对张掖郡、金城郡、汉阳郡似乎都有利,韩遂不能不给韦端面子,当场允诺西平郡和金城郡对西域商队过境开放,但暂不支持划地给西域商人定居。

魏明答应张掖郡向西域商人开放定居,并联络烧当羌共同出兵清剿南路的盗贼,保护贸易通道。

韦端高兴地返回冀城,准备和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