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节 暗流涌动  晚唐风之王的面具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虽然嘴上再没说什么,可彭远却一直对两件事始终无法释怀。这其中一件便是之前沈明所说的他那离奇的经历,而另一件则是昨日王信智自刎前所留下的那番话。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那王信智的话又到底是什么意思?”

然而,此时和彭远一样感到大惑不解的还有钱镠。他不明白,那一向待人谦和的董昌,昨夜的言行却为何忽变得如此反常。

“大人,天已经亮了,咱们进城吧。”

“好。”

钱镠轻轻点了点头。

“对了,石绍、彭远他们可曾回来?”

“禀大人,还没有。”

“怎么还没回来?你快派人去找找,找到后就说我已进城,让他们直接到苏州城中董大人府上前来找我。”

“是。”

吩咐完,钱镠便带着帐下诸将前往苏州城内觐见董昌去了。

府中,此刻董昌正端坐于堂上,堂下他的亲信随众以及钱镠等人则正手捧酒杯分列两班。

“啊,这次得以剿灭那朱、王之乱,全赖堂下诸将奋勇,来来来,我们大家一起满饮此杯。”

说着,众人只将那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此次钱大人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我正打算将此事表奏朝廷,以为各位请功。”

钱镠闻言赶忙出列。

“岂敢岂敢,此番得以平乱全赖董大人指挥有方,若非大人于苏州城上拖住叛众,则我等又怎能乘机将之袭破?尺寸之功,卑职实愧不敢当!”

“嗳,钱大人不必谦虚,来……”

可这时那站在钱镠对面的董昌之子董杰却是忽过来阴阳怪气道:“是呀,钱大人真是太客气了!若非此前就在我等还正拼死抵挡那叛军的猛攻时,钱大人却仍能于南边林外沉着若定、以逸待劳,便又如何能乘势立下此等大功?”

钱镠听出这是董杰那小子在有意向自己发难,于是连忙解释道:“这一点小将军可能还有所不知,当初尚在湖州之时,那叛军人数便已过万,而我军不过三、四千人,在下担心若是与之硬拼,只恐难解苏州之危,故而这才不得已‘围魏救赵’,相信董大人一定能体谅在下的苦衷。”

说着,钱镠忙朝董昌拱手一揖。

可不待董昌开口,董杰却是再次抢道:“哦,是吗?那可真是太难为钱大人了!如此说来,我们这苏州城内战死的那一千多个弟兄也就算是没白死了!”

“好了,不要再说了!既然事情都已过去,便还提它作甚!”董昌终于出面制止道。

“可爹,难道咱们的人就真的这么白死了吗?”

董杰却是显得不肯善罢甘休。

“住口!我已经说过了,谁也不许再提此事!”

见董昌真的有些恼了,那董杰这才又瞟了钱镠一眼,之后便老大不情愿地重新站回到了一旁。钱镠见状自然也没再多说什么,只赶忙跟着往后退了退。而被董杰刚才这么一搅和,此时那堂上却是突然变得鸦雀无声,气氛好不尴尬。

半天之后还是钱镠重又打破了沉寂。

“来呀,将那王信智首级呈上。”

“是。”

很快,有军士便手举托盘走了进来。行至近前,那人忙将蒙在托盘上的白布轻轻掀开,当即一颗人头便映入了董昌的眼帘。只见那首级是披头散发、面无血色,若非熟识之人,谁又能认出这便是那王信智的脑袋。眼瞅着自己面前正高举于盘中的首级,董昌的脸上忽流露出一种异样的神情。

“想当年他叔父王郢也曾同我出生入死,不料今日这叔侄二人却又是都因背叛于我而先后尸首异处!”

说着,董昌忙提高了嗓门。

“你们都给我看清楚了,这便是背叛我的下场!”

话音方落,那董昌便拍案而起,随后只一把将自己面前的案盘掀翻在地。王信智的首级在地上骨碌了几圈,最终则停在了钱镠的脚边。钱镠见状忙唤人过来将之拾起,在重新放回盘中后便赶紧退了下去。

“钱大人。”

“卑职在。”

“但不知那朱直的首级现又在何处?”

“禀大人,对方尸首尚未寻获,不过卑职已派人加紧搜寻,相信应该很快就能找到了。”

董昌闻言却是似有不悦。

“无论如何也一定要将那厮人头取来!”

“是。”

其实用不着董昌多提醒,钱镠也是不会放过那朱直的,毕竟他的昔日旧友——湖州守将史尉平,便就是死在对方手中的。

“对了,钱大人,昨夜我让你处决那两千名叛卒之事可曾已经办妥?”

忽听董昌提起此事,钱镠只不由得一愣,他也不知究竟该怎么向对方解释才好。

“怎么,钱大人,我爹问你话呢,你倒是快说呀,那些叛军到底都处决了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