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吐蕃王国  天方长安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吐蕃,位于大唐西南边陲、距离长安八千里的高原之地。

那一大片土地在汉朝时属于西羌*各个部族,后来据说是从山南*迁徙来的一个名叫“雅隆”的部族在此地繁衍生息,历经数代子孙繁昌,在高原雄踞一席之地。于是此部族开宗立国,以“吐蕃”为国号,定国都名为逻些城*,称吐蕃国主为“赞普”。

吐蕃国地处高原,气候大寒,主要出产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主要有牦牛、马、驼、羊、猪、犬等,土地中蕴藏丰富的金银铜矿。吐蕃人虽然建有不少的城郭,但他们仍然习惯于随着畜牧而居无定所。

吐蕃立国之后,常年侵伐周边部族不断,占地越来越广。吐蕃人天性尚武,弓箭不离身,而且军令严明,据传如有临阵战败的兵士回来,会在其头上悬挂一根狐尾,以示此人象狐狸一样胆怯。因此吐蕃人作战时前赴后继,士兵以战死为荣,以病死为耻。在隋朝时吐蕃国与中原的汉人土地还不曾接壤,中间隔着多个羌族部落,但到了唐朝太宗皇帝时,雄才大略的吐蕃国大赞普松赞干布已经征服统一高原上的所有羌族部落,国土向东、北大幅延伸,终于与大唐帝国相邻。

太宗皇帝贞观时期,当时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与强盛的唐朝作战失利后,便调整对唐方略,遣使与唐朝修好,太宗也以礼相待,派使臣入吐蕃交好。后来,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两次求婚,太宗便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于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到吐蕃国都逻些城后,松赞干布专门为公主修建了一座城邑供她居住。吐蕃大赞普松赞干布在世期间,大唐与吐蕃之间基本保持和平友好的关系,双方使节来往逐年增加。太宗皇帝亲征高句丽后返回长安,松赞干布还派使者到长安祝贺凯旋,并献高七尺的黄金铸成的大鹅作为礼品。大唐使臣王玄策奉命出使天竺,适逢天竺发生叛乱,大唐使团被抢劫,王玄策逃到吐蕃,松赞干布派兵帮助王玄策平定天竺之乱。太宗皇帝驾崩后,高宗皇帝即位,派使者入吐蕃告丧,松赞干布派专使到长安吊祭,献金银珠宝置于太宗灵前。高宗皇帝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并雕刻松赞干布的石像与高昌、焉耆、于阗、薛延陀、吐谷浑等唐朝属国或部族首领及臣子的石像共同立于太宗皇帝的昭陵之前。

松赞干布去世后,其孙芒松芒赞继位为吐蕃赞普,由大臣禄东赞担任宰相辅佐朝政,吐蕃和大唐关系开始逐渐交恶。禄东赞利用盘踞青海之地的吐谷浑王室内部争斗之机,多次带兵攻伐吐谷浑,并与支持吐谷浑的大唐发生正面冲突。当时,高宗皇帝为了支持吐谷浑王族,派遣名将薛仁贵率领十万唐军护送吐谷浑王返回青海之地,在西海南面的大非川遭遇吐蕃名将论钦陵率领的二十万吐蕃军,唐军因将帅不和遭致惨败,随后吐谷浑全境陷落于吐蕃之手,吐蕃掌控青海之地,不久又乘胜攻陷安西四镇,致使唐朝举国震动,而吐蕃自此拥有了与大唐抗衡的实力。其国土东与唐朝的凉、松、茂等州相接,西过疏勒接葱岭,南至婆罗门,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自汉、魏以来,中土西南部的诸国番邦还从未有过如此的强盛*。

之后武则天长寿元年,武威军都督王孝杰大破吐蕃,收复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后来数十年间大唐和吐蕃多次交锋,互有胜负,期间打打和和,和和打打。文成公主去世后,吐蕃又向大唐求婚,中宗皇帝以雍王李守礼之女为金城公主嫁于吐蕃赞普,两国又和好了一段时期。睿宗皇帝时,吐蕃以重金收买鄯州*都督杨矩,以给金城公主安排汤沐*之地的名义游说睿宗糊里糊涂地将河西九曲之地*赠与吐蕃。河西九曲之地土地肥沃,牧草丰盛,又是两国之间的军事重地。自此吐蕃实力大增,再度向大唐发难,频频入侵。

玄宗皇帝即位后,开始主动发起对吐蕃的攻击。开元十七年,信安王李祎出兵陇右,奇袭青海的军事重镇石堡城,占领石堡城后李祎、张守珪等唐军大将又数次大败吐蕃,夺回大片土地,拓地千余里。吐蕃无奈何再次遣使致书求和。吐蕃赞普在上表中自称为甥,称唐朝为舅:“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甥深识尊卑,安敢失礼!正惟边将交抅,致获罪于舅。屡遣使者入朝,皆为边将所遏。今蒙远降使臣来视公主,甥不胜喜荷。倘使复修旧好,死无所恨!”于是吐蕃再次款附大唐,两国约定以赤岭*为界,东北属大唐、西南属吐蕃,互不侵犯。吐蕃赞普赤祖德赞还向唐朝请求赠送《毛诗》《礼记》《左传》等一批经典著作,并开通两国贸易。

然后没过多久,吐蕃好斗的天性复燃,又转向从西域出兵攻打唐朝属国小勃律,小勃律国危急之下遣使者向唐朝求援,玄宗派人出使吐蕃责令其退兵,吐蕃赞普拒不受诏,小勃律国随后被攻破。玄宗震怒,两国关系又开始交恶。

吐蕃攻破小勃律后,打通了进入西域的通道,几年后又乘拔汗那国局势动荡之时,借帮助反王阿了达之名派遣吐蕃王子郎支都与大将铁刃悉诺罗领兵,与大食军联合侵入拔汗那,很快便攻陷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