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李瑱、王忠嗣、颜真卿与吴道子五人走进一峰堂内,里面房间虽不大,格局却是很不一般,屋子里面家具摆设不多,但窗明几净;各式各样的书画挂满了墙壁,看上去古朴高雅;一丝淡淡檀香的味道若有若无的弥漫在空气中,令人有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一个眉清目秀的仆童正跪坐在红泥小火炉旁煮水,五人随意围着茶几坐在席子上,吴道子吩咐仆童:
“鸿渐,你把茶具、茶叶和水壶端上来,为师亲自煎泡。”
颜真卿摸了一下那仆童的头,打趣地说:“陆鸿渐,师父的茶道都学会了吗?”
仆童名叫陆鸿渐,七、八岁的年纪,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招人喜欢,听着话天真地笑了起来,也没答话,按着师父的吩咐忙乎着。
颜真卿又对李瑱说:“殿下,这里的茶可与众不同,名为‘一峰茶’,其它地方是喝不到的。茶叶都是从南方运来,吴博士亲自煎泡,他煮茶极为讲究,备茶、备水、生火煮水、调盐、投茶、育华、分茶、饮茶、洁器,步骤条理井然,水品,火候均恰到好处。”
吴道子看着颜真卿笑道:“你也快偷师出道了。”
众人哈哈大笑。
吴道子感叹一声:“其实烹茶饮茶是我中华人士修生养性的一种文化,最早起源于上古的神农氏,象春秋战国时的鲁周公、晏婴,汉朝的扬雄、司马相如,两晋的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流,莫不对茶道颇有见识。我一直想撰写一部茶道之书,奈何无有时间。”
说话间,吴道子已将一小盏茶用小托盘依次托着送到李瑱等人面前,李瑱端起来慢慢一品,顿觉清香入脾,神清气爽,回味无穷,不禁赞道:“果然好茶!不同于其它茶品。”
五人细细地品了会一峰茶。
过了一会,李瑱开口问王忠嗣:“忠嗣兄,西域是个什么状况?还请详细赐教。”
王忠嗣放下茶盏,一缕颌下胡须,说道:“我朝以前,所谓西域原指敦煌以西、葱岭以东的那一大片疆土。但自太宗皇帝以来,开疆拓宇,扩地千里,皇恩远播葱岭西东,掌控着葱岭以西药杀水至乌浒河之间的河中地带大片肥沃土地,因此现在的大西域是自敦煌往西,越过葱岭、药杀水、乌浒河,直抵雷翥海*。”
李亨惊讶地说:“喔!那是多大的地方?”
王忠嗣继续说:“是,自古以来未有如我大唐般诺大疆域。因此,朝廷在葱岭以东、敦煌以西设置安西大都护府,建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城,称为安西四镇,以之统辖大西域,而葱岭以西的大小勃律、拔汗那、石国、安国、康国、车师国、吐火罗等西域诸胡国以及北方的突骑施、还有一些铁勒九姓的小部族等皆曾是我大唐属国或羁縻州府*。”
颜真卿插话说:“现在不是康国、安国等乌浒河周边的胡国都已臣服大食国了吗?”
王忠嗣道:“莫急,我且慢慢道来。”
“西域局势一直以来动荡不宁,高宗皇帝、武周*时安西四镇都曾失陷于吐蕃,后又收复,当今圣上临朝二十余年来,安西四镇历经多次战争,虽然始终仍在我国辖制之下,但一直受到来自西方、西北、西南的威胁。”
“而今西域诸胡国中,大多数小国和部族已不足为虑,它们对我大唐安西都护府构不成威胁,唯有西北之突厥、西南之吐蕃、远西之大食是我劲敌,不可小觑。即使放眼我大唐四周边塞,也再无其它国的实力能比得上此三国。”
李亨问:“辽东的奚和契丹也不成吗?”
“是的,我华夏自古以来受到来自东、南、西、北四方的外族侵扰,分别称之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时至今日,只有西方的突厥、吐蕃、大食成为心腹大患。先说突厥,突厥在隋朝之前,国势极盛无比,东抵辽东大海,西至西域雷翥海,北临北海,幅员辽阔,兵强马壮,那时中土连年战祸不断,根本无法与其争锋。后来大突厥在隋朝时分裂为东、西突厥。我朝建国初期,两突厥屡犯边境,东突厥甚至一度严重威胁长安,太宗皇帝派李靖将军一举平灭东突厥,而后高宗皇帝遣苏定方将军扫灭西突厥,立下盖世功勋。但数十年后突厥人乘我朝内乱纷争无暇顾及之际复国,实力日渐壮大,虽然国势已不比昔日鼎盛之时,但仍坐拥数十万铁骑,频繁犯我北境,牵制我朔方、安西、河西及河东等地大量将士。”
颜真卿又插话说:“不过,听说最近突厥在闹内讧,所属葛逻禄、回纥、拔悉密等部族不听突厥可汗宣调,似有脱离之意?”
王忠嗣略微惊异的看了颜真卿一眼,略带赞许的口气说:“后生似乎有点见识。不过目前事态尚不明显,我已令朔方的哥舒翰将军密切监视,一有动静即刻飞报长安。”
喝了一口茶后,王忠嗣又继续说:“再说吐蕃,吐蕃国在我国西南,距离长安八千里之遥,原本是汉时的西羌之地,国土疆域也就相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