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走上前一步,此人是天竺国王子刹利,只听他奏说:“大唐皇帝圣人,我奉父王之名携礼觐见,特献上会说话的五色鹦鹉一只、天竺战象一头、天竺名贵药材一批,请大唐皇帝笑纳。天竺近来屡遭大食军侵扰,北部国土多有沦丧,我王恳请大唐皇帝圣人发兵相助。”
玄宗道:“天竺王子远道而来,辛苦了。赐卿锦袍、金革带、佩刀。关于发兵相助之事,朕会交兵部商议,让他们拿出方略。”
刹利称谢后退在一旁。
吐蕃使臣乞力徐乃是吐蕃著名武将,虎目虬髯,行走带风,走上前一步大声奏道:“吐蕃国威武将军乞力徐奉我国大赞普*之命拜见大唐皇帝圣人,想当年,大唐金城公主与吐蕃赞普喜结连理,大唐与吐蕃遂结成甥舅之好*。末将此次奉赞普与公主之命求取《诗经》、《春秋》、《礼记》、《诸子》经典,恳请大唐皇帝圣人赐予。”
玄宗听罢,有点犹豫,问左右:“卿等以为如何?”
李林甫低声说:“吐蕃人反复无常,与我国时战时和,如果把这些经典给他们,使得他们学会了用兵韬略,会变得更加狡诈,于我不利啊。”
张九龄反驳道:“吐蕃开化未久,愚昧顽固,正需要赐给这些诗书经典,让他们受到教化。李大人只看到书籍之中的权略狡诈,却没有看到忠信礼义。”
李林甫脸一红,只好说:“左相大人思虑的是,是下官考虑不周。”
玄宗点点头,对楼下乞力徐说道:“吐蕃诚心诚意求取我中土经典,其心甚嘉。朕即命礼部准备这些典籍赐与尔国,助吐蕃国泰民安,与大唐永修和好。”说罢,也令赐给乞力徐锦袍金带等物。
乞力徐谢恩退至一旁后,一位高大僧人走上前来,玄宗见此人身披袈裟,相貌奇特,顶骨高耸,但目光中透出慈善安详的神态。更奇的是,身边竟有一只白毛犬如影相随。只听他奏说:“阿弥陀佛,贫僧法号地藏比丘,俗家名金乔觉,出家前俗身乃是新罗王室成员,因仰慕大唐之高深佛法,特意西渡求学,我王听闻贫僧要再次来大唐,特命贫僧为使,拜见大唐皇帝圣人,献上新罗药参一批。”
玄宗好奇地问:“卿贵为新罗王室,为何剃度出家?”
“世上儒家六经、道家三清法术之内,只有佛门第一义与我心相合。因此贫僧一心向佛,别无他念。”金乔觉不卑不亢地回道。
玄宗心中赞叹,又瞥见金乔觉身旁的那只白毛犬,又来了兴趣:“法师身边那只白犬甚为奇特,看起来极通人性,对法师忠诚无比。”
“此犬名为谛听,乃是神犬,自新罗至大唐,一直陪伴在贫僧身旁,数次帮助贫僧脱离险境。”金乔觉爱怜地低头看着那只叫“谛听”的白犬回答
玄宗颇为感动,对金乔觉说:“法师一心向佛,不远千里来我国求学,令人敬重。长安的集贤院里有不少佛门典籍,法师这些日子可自由出入那里,研习佛门经典。”
“阿弥陀佛,谢大唐皇帝圣人。”金乔觉行了个佛礼后也自觉地退至一旁。
最后走上前的是一位个子矮小之人,身着日本服饰,态度谦恭,低头奏道:“日本国使臣仲满拜见大唐皇帝圣人,我家宗主久慕中土文化,多年以来屡次派我国有识之士到大唐虚心学习。此次微臣奉命来到长安,愿皇帝圣人能收留我在朝中,学习诗书礼仪,以便回国后教化我日本子民。”
玄宗满意地笑道:“甚好,朕就任命你为翰林院左补阙*,留在我大唐朝中为官。朕再赐你一个名字,就叫晁衡吧。”
“谢皇帝圣人赐名,晁衡领旨!”仲满非常高兴的说。
玄宗召见完四国使臣后,便离开勤政务本楼,思量着该携武惠妃去骊山温泉宫避暑了,忽然想起张说的事情还未了结,问高力士道:“力士,有没御史台那边报上审理张说的奏折?”
高力士赶紧回说:“圣人,老奴方才恰好查过,还没有呢。”
玄宗想了想说:“朕这两日就要去骊山了,这事走之前还放不下心。这样,力士你去尚书省走一趟,看看他们审案子审的咋样。”
“遵旨。”
高力士奉旨匆匆来到尚书省,门前侍卫见着赶紧迎了过来行礼,力士问:“张说的案子是在这里面审吗?”
侍卫回答:“回高将军,是在这审,不过这会儿几位主审大人都不在,所以把张说拘押在旁边那个屋子。”说着用手指着旁边角落处的一个偏房。
“什么!拘押?”高力士吃惊地瞪了侍卫一眼,那侍卫吓得一缩头,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这位将军太监,赶紧退到一边大气不敢出。
高力士径自走到偏房前,推开门一看,吃了一惊。屋子像个杂物房,里面简陋杂乱,污秽不堪,只见张说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坐在地上的草席上,旁边放着两个瓦钵,一个装的一些粗米饭,另外一个装的腌菜,张说正低头吃着呢。
见高力士进门,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