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地位,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冷战的真正核心,并非单纯的军事对抗,而是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
美国作为全球资本主义阵营的核心,力图通过推崇自由市场、民主政治来统一全球的思想和价值观。
在美国人眼里,苏联是一个危险的示范。苏联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美国所宣扬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苏联通过其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证明了在没有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个国家也可以在科技、军事、经济等方面实现迅猛发展。换句话说,苏联不仅在军事上威胁美国,更在思想上威胁美国。美国害怕,如果全球大多数国家都接受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资本主义的模式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可以看到,冷战时期,苏联并不仅仅是一个军事竞争对手。
它所代表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迅速传播到了全球各地。
无论是在东欧、拉美,还是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开始对资本主义模式产生怀疑,他们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更能保障公平与平等,尤其是劳工阶层的利益。这种思想的扩展,让美国对苏联产生了强烈的不安。不仅如此,苏联的成功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这种文化的扩散,尤其是在第三世界国家,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美国在冷战时期不断加大对苏联的舆论打压,利用媒体、文化等手段,竭力否定苏联模式的成功。然而,苏联的经济与社会成就却无法被忽视。尤其是它在大萧条期间的崛起,让世界见识到了另一种社会模式的可能性。尽管美国不断宣扬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很多被压迫的群体和发展中国家开始向往苏联的体制。
这是思想上的绝望……毕竟没人比资本主义自己清楚,他们自己是个什么东西。
美国的工人阶级在什么时候是最舒服最有活力,答案就是冷战时期,苏联还存在的时候!那时候资本不得不让利给工人,甚至为此专门发明了一个词……叫做中产阶级!
这种极度恐惧之下,才催生出了所谓的最后计划,让大家一起完蛋!
不过最后这种情况没有发生,1959年,赫鲁晓夫应美方邀请前往美国,旨在探讨解决柏林危机的方案。这次访问不仅标志着苏联领导人首次踏上美国领土,还对缓和美苏紧张关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次会面中,双方达成一致,约定今后处理争端时优先采用非军事手段,明确禁止使用核武器。赫鲁晓夫访美期间,给美国民众带来了深刻印象。他参观了加斯特农场,对广阔的玉米地表示高度赞赏。此外,他还游览了迪士尼乐园,并与着名影星玛丽莲·梦露共进晚餐。这些举动让美国民众改变了以往对苏联的看法,认为赫鲁晓夫非常平易近人。这次访问让美国对苏联有了全新的看法,极大地推动了双方关系的改善。与此同时,美国国内也出现了反对核战争的声音。欧洲方面对此计划更是强烈抵制,因为不少欧洲国家是美国的盟友,一旦战争爆发,苏联很可能会对欧洲发动攻击,这对欧洲国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威胁。基于这些因素,该计划最终被搁置。
而现在,这个决定却不是出于恐惧……而是绝望!
这些敌人根本没办法应对!!!
“总统先生,该做出决定了!我们必须做点什么,否则我们将无力反击!”
那位老将军继续对总统施压!
他没撒谎,事情发生的很突然,而美国的核弹并不是都处于发射状态。
实际上这个数量最多只有600枚!
毕竟核弹是需要发射出去才能发挥威力。
美国目前拥有1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每艘潜艇可搭载24枚“三叉戟II”型洲际弹道导弹,每枚导弹可携带多枚分导式核弹头。也就是说,仅仅是美国的海基核力量,就拥有至少288枚洲际弹道导弹,携带的核弹头可能超过1000枚。美国还有400枚“民兵III”型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外加一支隐身核轰炸机队。这些核轰炸机不仅技术先进,航程远,投射精度高,还可以搭载多种型号的核弹头。
其他的核弹头都处于储存状态,把它们运出来,再装载到发射器上,这需要时间!
在美国人克里斯滕森主编的2024年《核手册》中:美国拥有3708枚核弹头,其中1770枚弹头处于展开状态,1938枚处于储备状态。另外,有1336枚退役的弹头等待销毁。目前核弹头的总数为5044枚。在1770枚展开的弹头中,400枚位于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上,970枚安装在潜射弹道导弹上,300枚置于美国空军的轰炸机基地,另外有大约100枚战术航空炸弹,部署在欧洲的基地里。美国的核武器储存在本土的11个州和5个欧洲国家,共约24个存储地点。储存核武器数量最多的地点是位于新墨西哥州的基特兰德大型弹药和技术维护地下储存中心。华盛顿州的核武器数量排第二,因为这里有基察普海军潜艇基地,这一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