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些大的商户也在施粥,不知道官府对这事了解吗?“
“哦?那我问问刘小夫子,你觉得这事是好是坏?”马兰微笑着问道。
刘杰沉吟一下,道:“不算好事。”
“为何这样说?”马兰显然对刘杰的这个回答很感兴趣,他本来以为这种显而易见,官民齐心协力共度灾年的事会被很容易的理解成好事,却是没想到得到这样一个答案。
“短期来看,对灾民自然是好的,他们可以领到两份,甚至三份粥,吃的饱,自然就不会成流民,威胁到和州城,但是从长远来看却不是好事,富户对灾民的赈济肯定不是长久的,可能是十天二十天,这期间他们通过施舍有数的粥,最后总量可能还不如官府的零头,但是却可以收获大量的人心,名望,再说远一点,那些尾大不掉的地方豪强往往就是这样一步步走上来的。当然,这些不是最实际的,甚至可以说是推测,真要着眼眼下,首先这样大批量的赈济会让城中的粮食吃紧,城中粮价会浮动,不管怎么样,始终是缺少了政府的管控,对城中粮食情况的把控就会下降,这灾年,一年还好,怕的是连年灾,到时候和州城也得垮。”马兰摸摸胡子,脸色认真的听着刘杰的话,尤其是最后的一句话,连年灾。真要发生了这种情况会怎么样呢?现阶段官府对和州城周边的赈济是按照正常程度来进行的,对灾民数量,受灾情况是有大体评估的,对和州城而言,这次灾难真谈不上灭顶之灾,只能说是有些伤筋动骨,别看官府筹了富户的粮,但实际上,官府手里还有两座大仓,这是真的危急关头才会动用的。
“城中富户放粮我们自然是知道的,其实今晚就有官吏跟他们已经打招呼了,让他们放粥时间跟官府错开,我是被那个连年灾给镇住了,我们在这次确实没考虑到这种情况。”马兰摸着胡须道,看向刘杰的眼神满是赞许。这个年轻人确实不错,不是那种死读书的呆子,他生平最瞧不起的就是那些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孱弱书生,事做不来多少,脑子读书都读得傻了。因此他本人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了,甚至文的方面比武的方面还要稍逊一筹,他读书不少,却多是杂书居多。
“马叔叔也别当真,这连年灾还是少的,到时候有元廷的救助也不会止于发生大的问题。”刘杰挠挠头道。
“三甫,你这弟子很不错。”
“那是当然。”夫子,靠在栏杆上,一脸笑的说。众人又是说了一些话,夫子和马兰说到了一些早年相识时的情况,刘杰听得过瘾,马夫人也在一边听得起劲,显然对于自己丈夫,这段时期的事情也了解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