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心在渐渐变化  我在明朝开学院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安抚流民,于是就会出一些政策,洪水区,免去几年赋税,分发救济粮,以工代赈,这是最基本的做法,我们再来看这个蒙古贵族的做法,是不是已经把他的那个承诺给盖去了,这贵族最终慷他人之慨,自己什么都没损失,还赚了几顿好的吃食。”

刘杰有些震惊,他是没有想到夫子会想的这么多,这么远。相比与此,自己的一些想法,却是幼稚到不行。

“我们在回头看看这个蒙古人和这个差役,是不是觉得肉食者鄙?用这样一种凌迫的方式,侵占村民的粮食?其实不然,长期的威势建立在村民的心里,这已经让他们形成了对他畏惧定势,所以最快最有效的,形成自己统治地位的方式就是再触发那种定势,这是最好最有效的方式,好声好气的说会有效果吗?会,但是不够这样迅速有效,他本来对村民而言就是坏人,根本无需维持好人的面子,因此就不会顾及。这我们只是谈到他们选择的合适性,如果再细细想来,这个蒙古贵族,说出所给的免除税收时,有没有就已经想到了朝廷的后续动作,留下了一系列的敛财手段呢?”

“如果再看,我们说村民,限于自身的见识,不够聪明,想不到我所说的那些,那他们是不是就真的没有过错?是不是可以原谅这种恩将仇报的做法?我们拿出了药材给他们煮汤药,为师帮他们看病,并没有期望他们回报,但也不是愿意让他们这样随意的怨怼。善心善举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就是错的,为师最讨厌的就是以德报怨这种话。”

“我们可以理解,知道他们所作所为的出发点,但代表我们去原谅他们。”说道此处夫子露出嘲讽的笑容,“宁惹君子,不惹小人。有没有听过这种类似的乡间俚语,说出这种话的人,他们觉得,惹了君子,君子不会跟他们一般计较,而惹了小人,则会被报复。这种话处在他那个位置其实不无道理,他想要生存下去,想要活的自在些,这种道理懂一些总归没坏处,可是他是对的吗,当然不。说白了不过是另类的欺软怕硬,那你应不应该告诉他,你是错的,用圣贤道理去感化他,希望他可以像那些古书中的君子一般,品德高尚。恐怕不行。说不定还会被吐一口唾沫,什么东西都来跟老子讲道理。对于他们来说活得好就是最大的道理,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这种情况该如何做呢。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解决的。”

“像现在,我们该如何做。”

刘杰听得冷汗淋漓,他这时候才发现夫子对人心洞察的细微。由一点·,眼光放到全局,那种见微知著的能力。

如果有机会,刘杰现在很想穿越回去,这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有些可怕呢。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