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过年  我在明朝开学院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粮食,这东西在农民手里会有什么丰年谷贱伤农之类的事,到了商人手里则是不存在这回事,囤积居奇,谋求高价,像这种灾年更是赚钱的好时候。

灾年什么最赚钱,卖粮食。没有之一。

“刘杰,你家如何?这粮食可是价格涨得厉害。”王庆元问。

“赚是赚,但也没那么夸张,又不是不知道当今元人的德行,狗屁不懂一点,就知道发纸钞,往年二十贯就能买一斗粮食,今年起码要一百贯。我家现在都开始收金银了。”

“那岂不是麻烦?会有人愿意?”李鱼说道。在这位心里,纸钞就是最方便有效的交易货币,其实那几位也是这样觉得,看着刘杰。

元朝把纸钞作为法定货币,跟宋朝那种纸钞小范围,依旧用金属货币不同,他是真的在政策上禁绝金属货币,规定用纸钞的政府。几十年的惯性下来,自然让纸钞深入人心,尤其是元朝前期,发行的纸钞都是金银本位,有多少发多少的,价值还是坚挺的。

所以纸钞的概念还是比较深入人心的,大家知道现在纸钞有点水了,不过没关系,有朝廷靠着,也不算啥。因此水了点,纸钞还是大宗交易的首选。

民间私下的金属币,流通的还是少,很多人也并不在意。

刘杰摇摇头道,“你们信不信再过几年,这纸币会越来越水。”

“再水能咋样,有朝廷背书,朝廷跨不了,我们自然亏不了。”李鱼打着舌头说,对元朝有着蜜汁自信。接着道:“那天我跟孙子喝酒,你猜他咋说。”

刘杰望向王庆云:“孙子就是郑孙,那个搞货运的。”王庆元一说他自是知道,因为他家粮食就多是郑家转运的。

就听李鱼道:“那家伙说,这钞水点就水点,话本里都说大英雄些劫富济贫,你们可是知道,这纸钞就是那大英雄,不过干的事确是劫贫济富啊。”说着伸出手道:“那家伙在山东那块,花了不到两万贯,拿下了五万亩地,嘿嘿,就那群贫户,还是哭着求着呢。官府也是乐意的很。”

王庆元,紫嫣也是深以为然,只有刘杰和那个掌柜的不说话。

刘杰摇摇头,道:“我们刘家不干那些吸血的事,老老实实做生意,运到北方的地儿倒卖了就是三成利,没必要非要跟些苦哈哈抢。”

听到刘杰的话,掌柜的点点头,李鱼和王庆元确是不以为意,撇撇嘴,这种时候使劲赚钱才是,哪还管些虚头巴脑的。刘杰了解这些人的心态,其实元朝只要倒不了,李鱼说的都对,纸钞朝廷背书,吸乐贫户的血还有朝廷帮忙救济,成了流民更不怕,这蒙古骑兵杀点流民还不是砍瓜切菜?

恩,想的很美好,前提是元朝能存在且顾及面子。

掌柜说道:“听说山东那边起了流民了,都跟官军打起来了。”

王庆元摇摇头道:“老老实实种地活着不好吗,非要当贼?这流民怎么打的过官军,怕不是失了智。估计哪位将军人头砍多了就能升官了。”说罢竟是哈哈哈一笑,一饮而尽。

郝掌柜笑眯眯道:“王少爷说的在理。”

“掌柜的来喝一杯,下次再来可要记得给我们留位置。”王庆元再倒一杯酒,笑着说道。

“好说好说。”

一顿酒,刘杰跟紫嫣没怎么喝,李鱼,王庆元,郝掌柜,三人喝了不少,郝掌柜没事,但是王庆元和李鱼确是被人抬回家的。

刘杰看着李鱼和王庆元被抬上车,回头对身后的掌柜做个揖,就道:“郝掌柜请回吧,我这就回家了。”

“呵呵,刘公子,老朽有一事不明想请教一下。”

“郝掌柜请问。”隆冬季节,两个人站在店门口一边。

“刘公子刚才对这个纸钞的问题似是有话想说,但是最后没说,老朽想问问刘公子刚才想说的话。”郝掌柜笑眯眯的,笼着袖子,脖子缩在衣服里。刘杰也好不到哪去,前世他本就是北方人,冷时,笼袖子,缩脖子几乎成了习惯,做出来竟是跟郝掌柜一个味道。郝掌柜心里诧异却是没说。

刘杰呵呵一笑道:“告诉郝掌柜自是可以,但是这话自是价值千金,可不能白送给郝掌柜。”

“刘老弟且说说,不管怎样,以后黄鹤楼都给刘府留个座位。”

“那你赚大了。那我先问一下掌柜对这时局怎么看吧。”

“老朽能怎么看?自是站在高处看,官压民,民反官,官如船,民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我这把老骨头就是站的高高的,能别湿鞋就别湿鞋,即使船翻了也最好是最后淹死。”

直接说这船要翻不就得了。刘杰心里吐槽。

“那还用我说?船翻了,船上的东西自然也就不能用了。”刘杰挑眉道。

“这船现在翻跟几十年后翻,跟几百年后翻情况可是大大的不同,刘小兄弟的这做法是觉得这船离翻不远了?”

“这话我可没说,不管他翻不翻,收金银总归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