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刘府日常  我在明朝开学院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慢些,可没有说,聪慧者就一定能更高远。做学问,说白了,就是水滴石穿的水磨工夫。愚鲁的人心性恒定专一,说不定能走到更高远处。”

刘杰赶紧认错:“夫子,刘杰错了,不该仗着有几分聪明就肆意妄为。”

夫子摇摇头道:“夫子并没有要强调你错了,聪慧且学问学的快些有哪里不对?你很聪慧,到目前来说,都做得还不错,但是心性上却是有些瑕疵,为师给你指出来,是想让你意识到,这样下去,再做精深的学问就会出问题。”

“刘杰明白了。”刘杰拱手。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刘杰跟着夫子,在自己卧室改装的书房里学习,看过的书反复读,夫子在详细的讲,人沉下心来后,刘杰对知识的理解更深一层,不只是来源于后世的理解,跟夫子的讲解相对照,对每句话的理解也更上一层。

不过这书法水平却是没多大进步,依旧只是娟秀,夫子在这方面没有苛求,认为时候未到,书法要体现一个人的精气神,而一个人能不能写出好的书法,最少也要到而立之年。心性已定,阅历足够后。

刘府里现在经常能看到两个人在走,一老一少,一问一答,甚至是争论的面红耳赤。大多是刘杰败下阵来。

今天倒是出奇的和谐,刘杰拿着柳枝,抽抽甩甩,穿这双木屐走路更是踢踢踏踏,夫子没有揪他耳朵,这要是搁平时早就一句君子当坐卧行而礼不失甩过来了。

夫子笑眯眯的,摘了朵大红话,别在头发上,雷的刘杰外焦里嫩。心想这夫子莫不是焕发了第二春,看上了自家那个女眷。

夫子摘了一朵,往刘杰头上戴,刘杰抵死不从,他可不觉得这艳丽的颜色有什么好,说是少年风流,头戴红花,端是英俊潇洒,刘杰依旧头摇的像拨浪鼓。把手里柳条三下五除二,编了一个环戴在头上。夫子也没有去强求,笑着插在了自己的头上。

“美哉乎?”刘杰脸憋得通红,只得点头。“为师也觉得如此。”说着也自己点点头。

在花园里又逛了一会,两人在一个小池塘边凉亭里坐下。“刘家确实要到濠州城?”

刘杰摇摇头:“还没定呢,濠州或者更远些的县城。不过濠州可能性大。”

夫子捻着胡须,道:“是觉得这乡下不太平?”

“是这天下不太平了。”刘杰说道,探手抓了把树叶。

“怕有殃及池鱼之祸?还是刘府想参与到这乱世里。”夫子笑呵呵的问。

刘杰同样呵呵一笑,参与个锤子,有这想法的上个时空里没几个活着的,被你的一位好学生杀了茫茫多。还是安心呆着吧,接下来这天下十几年的主角跟他刘杰可没什么关系,安心猥琐才是硬道理。拯救天下这种事情还是让朱十六同学去做吧,另一个时空里他做的可是很出色的。

“刘府可没有这想法,乱世里人命不值钱。就刘府这几十号人,还不够打个水花的。”

“这天下迟早要乱的。”夫子平静的说道,“有点见识的人都能看到,也就那群在宫廷里醉生梦死,跟西域法师祈求合欢长生术的蒙古贵人还不知道。”说道贵人两字的时候语气嘲讽。“这天下将变,躲到濠州不算是好事,反而是这乡下之地,囤积粮食,结社自保,倒有可能避开风波。”

刘杰心里是很想留下的,毕竟历史上刘德可就是在这孤庄村躲过了元末的灾祸。可要是自己留下,那对朱十六同学将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就太大了,万一他的父母没饿死,反而娶了东头翠花,娶妻生子地里刨食,一辈子安安稳稳,那刘杰罪过就大了。

所以,还是躲得远远地吧,当然夫子是不知道刘杰考量的。

刘杰摇摇头,搬出自己的父亲:“父亲已经决定搬迁了,只是位置还有待确定,但是在这里应该还是会留一脉。毕竟祖地在这里。”

“那也好,这乱世,要么团结自保,要么开枝散叶。不至于最后绝了香火。”说到这里,夫子伸手抓了一树叶:“今日既是有闲情雅致,为师就考你一道策论题:元何以失其鹿?”

想买弄学问就直说,我一个足不出村的乡下小子,不过八九岁,哪来的见解?

刘杰道:“夫子自是有一番高深见解,小子腹中草草,愿听夫子高见。”

捻须一笑,放了一片树叶在桌上,道:“其一,四等民制度,汉人居其末,身份劣等,而蒙古人居其上,肆意打杀汉人,造成双方之间的割裂。”

沉吟一下,总结道:“并天下而不能凝天下”

再放一片树叶:“其二,元贵族圈地养马,民怨沸腾。”先后林林总总放了十几片树叶,皆是元朝的暴政和昏招。

“这些暴政皆是干柴,是元朝廷给自己屁股底下加的,只差一点星火,就可以把自己烧着了。”

刘杰知道那点火就快点着了,而且就这点火也是元统治者间接给自己点的:顺帝至正十一年,这一年,元朝政府命工部尚书贾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