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拜师  我在明朝开学院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早上,刘杰从床上醒过来,旁边是那个叫小翠的丫鬟,穿着里衣,咬着手指在一边睡得香甜。刘杰拍了小翠屁股一下,把人拍醒。等小姑娘睁开眼了,刘杰还把手放在鼻子上一闻,随即做出一副陶醉的神情。

小丫头的脸刷的就红了,像是刷了一层粉,刘杰露出那种电影里无脑反派才会有的笑声笑容。在小丫头即将落泪的时候,刘杰脸色一正,说到:“伺候少爷我穿衣。”

本来要哭的小丫头好像也忘了哭这回事,打水,递毛巾,递衣服等等,事情一气呵成,柳枝就着青盐刷了牙,对着窗外朝阳喷出一阵水雾,瞅了瞅没有彩虹。

刷完牙,小丫鬟端着早餐进来,是刘杰要求的包子跟一盘萝卜脆咸菜,小米粥熬到粘稠,冷热正好,喝一大口,刘觉得能再世为人真的赚大了。

剩下的包子和咸菜被刘杰都打发给了小翠。

吃了饭,刘杰没让小翠跟着,刘德笑呵呵的,挺着个大肚子,大手一挥,说道:“走着。”

可以用赵丹丹的话形容: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红旗招展。

为什么人山人海,很简单,刘德一大早通知的佃户,谁不来谁就是不给我刘德面子,不给面子是吧。耕牛别用了,租子明年涨一成,土地给你划到山边边。再问一遍,给不给面子?

刘杰出门一看,朱十六等人都在,还有杨信,这家伙也拉了自家的一群佃户凑热闹,领着头鼓掌。

刘德倒也没小气。大手一挥,身后钻出两个小厮,抬着一个巨大的簸箕,还有个旁边跟着的,手伸进去,一扬手,一把铜钱朝着人群撒去。人群一阵哄抢。

刘杰就看到憨牛扛着杨信,杨信兜起袍摆子,半空就截胡一大笔。估计这俩人是最大的赢家,别人估计也不敢多说什么。

刘德不管谁抢的多,抱抱拳,领着刘杰当先一步,亲自挑着束脩,向夫子家走去。

撒了一路钱,也热闹了一路。

村口大槐树,粗壮到四个人都抱不完全,村里老人说,这树跟这村这村的历史一样长,是先人在此定居的时候动的第一锄头土,挖的第一个坑,然后一人一掊土埋起来种上的,想要此树荫庇后人。

到了这年岁,树心都空了一大块。

不远处就是学堂,学堂边是一个小茅草屋,里边住着一位夫子,不惑之年却已经是白发多于黑发。

夫子今天不用上课,但是依旧起的格外早。冷水洗过脸,用一个只有几个齿的粗糙木梳把头发梳紧,束紧。让原本有些松弛,带上皱纹的眼角也跟着收紧,带上儒冠,换上一身布袍。虽然依旧有些寒酸,但是整个人却是显得不一样。

端坐在椅子上,脚底下是新铺的黄土,被他踩得还不是很结实,甚至会有个调皮的小虫在其间露头。

阳光从门口照进来,正好照到他的脸上。眯了眯眼,他还记得当初自己被收为入室弟子时的画面,那位夫子也是,端坐在太师椅里,矮小,苍老但是精神矍铄。青砖瓦房,黄木家具,进出之人锦罗绸缎,光鲜亮丽,达官贵人不计其数,即使是那些蒙古人,席间也只能陪着笑,说着言不由衷的话语。

少年意气风发,环顾四周,似乎是耻于与这一众趋炎附势之小人为伍,只是精心诚意对坐在上首的夫子认认真真行了一礼。老人开怀大笑,少年也笑。

转眼间,到了一个学堂里。夫子手有些颤抖,但还是狠狠给了他一耳光,他不服依旧盯着夫子,说道:“倘若错了,却不知错,改错只是裱糊,世间学问没有这般道理。”

“逆徒,我让你住口。”老人又给了他一耳光,他嘴角流血,老人手抖得更加厉害。

少年的人依旧说道:“这学问,糊纸匠人也做得,不过裱糊而已。”很多师兄弟上来拉住他,有的劝他,有的责备他,他都不听,他觉得自己是对的。

“你走,你走。我郑元善就当没有你这个逆徒。”老人声音颤抖,但声音出奇的大,学堂里一时有些安静。

他愣了一下,冷笑,道:“也罢,一群凡夫俗子而已。”说罢,挥手打掉自己的儒冠,扯掉衫袍,踢掉鞋子,以示绝不往来。

他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眼,他看到了那个最惊采绝艳的二师兄,矗立在人群里,在看不到的角落里,朝他作揖。他愣了一下,但也没在意。却是没想到就是这位师兄与自己在二十余年悲苦生涯中往来通信十余次。

出门而去,一走便是二十余年,饱尝人间心酸,自己对当初的想法还是如此坚持吗?他这样问自己。

门外敲敲打打的锣鼓声把他的思绪拉回来,抬头一看,乌泱泱的人群,当先的是刘德,他认识,这体型也不会有别人。人群停了下来,就在他门口。

刘德牵着刘杰,挑着束脩,来到屋门前,一身麻衣,麻鞋,放下挑着束脩的扁担,单膝下跪,他想去扶起她,早已不是当初不食人间烟火,傲视众人的少年,但还是没有起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