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想必今来已如此,无聊须得桂荣新。  十方英雄传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弯撞大树,可这也太早了。”

当听到身后追赶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白衣人又纵身化做一束向前疾驰。只是没纵几下猛地再次收住脚步,李晕借着月光依稀发现天津桥上桥的石阶上站着个不大的孩子,稳稳当当地立在中央,正正好好堵住了他的去路。

李晕暗自责怪道:“谁家的淘娃子,半夜三更不睡觉,跑到桥上数星星吗?”他低声吼着,“娃子,躲开!”那孩子非但没躲,反而伸出两臂欲加拦阻。

白衣人心里一惊大呼不妙,认定是个侏儒,是官府的爪牙,早就设在这里的埋伏。二话不说,李晕上前施展点穴绝技,平日里是一招制胜,今天手指好似戳到肉碾子里,好厚实的体格呀!为了万无一失他连戳了几下,听那侏儒哼哼唧唧地怪叫,像是被他弄舒服了,也学着样子乱抓乱拍。

“是头熊啊!”李晕这才看清它的嘴脸。

“是我的熊,你这人有毛病吗?别乱不拉它。”这教训声虽不大,可在漆黑的深夜里又让李晕吓了一跳,他往小熊的背后看去,一个老太婆坐在石阶上,不耐烦地命令着,“各来。”她招呼着小熊到她身边去,它听话地靠在老奶奶的旁边蹲下了。

李晕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别扭,今天净遇到些怪人。唉,都说人老了老了睡不着,可这也太早了就出来遛弯,还带了只宠物熊。”

“拦住他!前辈,他是逃犯。”后面传来义方的呼喊声。李晕不敢怠慢,又是一纵上了天津桥,见桥上一轮弯月垂挂天幕,明亮皎洁好似抬手就能摘得到。桥下波涛跌宕,回漩湍急,水声入耳;水面之上烟波浩渺,渔火成线,洛水两岸万籁俱寂。

哪儿容他欣赏这天津晓月呀!早些脱离是非之地才是正事。只见前面密密麻麻、影影绰绰似幽灵鬼魂,一片片地蠕动着向桥下涌来,“拿住桥上的白衣人!别让他跑了,庄将军说他是逃犯。”有人在黑影里高喊着。几十支火把陆续点燃,高高举起照亮大地,那是百余名乞丐,蓬头垢面,破鞋烂衣,但每个人的眼神是如此坚毅,齐刷刷盯住李晕。

李晕并未把他们放在眼里,瘦弱乞丐能有什么本事,凭着自己的轻功和点穴功,几起几纵就能摆脱他们。他再次运气跃起冲下桥去,啪的一记飞石不偏不倚正中他的右腿窝处,有股钻心的疼痛使他忍不住惨叫一声。

硬生生跌落在桥头,“都被挤,把这货捆起来!”大家又拧胳膊又套绳子,把李晕绑得像个大粽子。

“何头,庄将军过来了。”众乞丐雀跃地欢呼着,领头的是一位白面美髯的中年人,他快步亲热地迎上桥去。

“庄将军,在下是洛阳要饭的头,何有佳。听手下兄弟禀报您来东都了,还说您过了天津桥去质库捉拿盗贼啦,我们这才聚集起来想给您打个下手,没料到在这里与这贼碰上了,真是意外啊。”乞丐首领诉说着。

义方是连声的感谢,何头不生分地拉着他的手,颇为感激地讲:“庄将军,你可别见外,我们是自己人吗?您是皇上钦点的十方折冲府都尉,掌管天下的叫花子,这两年,您是又发棉衣又盖房,一心为了我们的疾苦,我们真是感激不尽呀。”

“是呀,将军,您的好我们记在心里啊。”乞丐们众口一词,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望着地上五花大绑的李晕,义方向跟过来的老太婆作揖答谢,“老前辈,您的这一记弹弓可是百发百中啊。如果没有您的帮忙,这盗贼恐怕又跑了。”

“那是当然,昔日薛丁山的弹弓嘛。”老太婆骄傲地说,“小孩子,若不是方才遇见捎脚的老哥,知道你们来天津桥了,我还愁小熊怎么翻过城墙去太庙呢。我们刚坐下歇歇,这讨厌鬼就来了,没事乱不拉它。听你那么一喊,知道要捉的人就是他呀。这才使出三成力射他,若是再加上两成的力道,射出的石子将击穿他的膝盖。”众人对老人家的功夫唏嘘不已。

李德裕是无比的心花怒放,又是一个劲地夸赞,“义方啊,这些是你带来的人吗?你不光净是宝贝,还有如此广阔的人脉,关键时刻都能用得上。”他吩咐乞丐们找来两根竹杆子,从李晕身上的绳子间穿过去,像乡里过年时扛猪猡似的抬往留守府。

东边太阳西边雨,陈商和刘得仁可是愁眉苦脸的护着李晕,三哥三哥地叫着,“三哥,你别急,等会儿一有机会,我就松了绳子放你走。”

“得仁啊!意气用事。咱能不能像个成年人,别整天想一出是一出,神经兮兮的,当务之急是给三哥找个疡医。还走,往哪儿走?下辈子能正常走路都不一定啦。”陈商责怪着刘得仁。

叫开丽景门回到留守府,李德禧和老管家早就被欢声笑语引出屋来了,“二哥,咋儿来?抓住了吗?”他看到被捆绑着的白衣人,听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讲述,这一肚子里的怨气一下子直冲头顶,“嘎孤东西,装神弄鬼的,闹半年是你呀!腿瘸了,正好我那根树叉子没扔,留给你接着拄。”

第二天是太庙的礼祭之日,李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