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金步摇对玉条脱,白头翁和苍耳子。  十方英雄传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个人,是来抬铁鍑的。

前面走的是宋威,他后面的小伙子看到和尚先是一惊,接着瞧见榻上之人又是一喜。

还没等他说话,那两个人同时惊喜地喊出:“义方,怎么是你?”

“智闲禅师。”义方刚要喊出光叔,可想到身边有其他人,瞬间转口称呼,“王叔,你也在呀?”紧上几步三人手拉着手相互问候。

“义方,你们认识?”庭筠也被感染了,欢喜地瞅着他们。

“温先生、段大哥,我们不但认识,还是感情甚笃的好朋友。说起我们相识相知,那话可就长啦。”他回头询问着和尚,“禅师,你不是在邓州香岩山吗?怎么来这王顺山啦?”

“阿弥陀佛,邓州的庙被人烧了,差点连我一起烧了,毫不夸张,这帮人是掘地三尺,带活气的一个不留。唉,可叹我那十几个徒弟呀!”看似刚强魁伟的和尚,眼睛里也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谁这么大胆?禅师,你没有报官吗?”

和尚望着颇为愤慨的段成式苦笑着,“报官!那是自投罗网。好了,都过去了,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活着就要有气度,昂首挺胸,独立寒冬,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该放下就得放下。林下觉身愚,缘不带心珠。开口无言说,笔头无可书。人问香严旨,莫道在山居。”

和尚拉着义方坐到榻上,赶忙舀了一碗热汤给他端来,又让温庭筠和宋威把铁鍑抬出去。

义方喝了一口,不住地赞叹道:“好香啊!自从在百丈山第一回喝禅茶,再没喝过这么香醇的茶汤啦。咦,这滋味和百丈山的略有不同呀。”

“小家伙,喝出来了?是多了一味茉莉花。”和尚欣赏地瞧着义方。

“茉莉花?”

“对,是随佛教传入大唐的茉莉花。今日我们能喝上它,还多亏了善导大师,将野生的花转为家栽,这花端庄圣洁,五台山佛乐《八段锦》里大加赞美,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啊,此曲传唱大江南北。”

义方又抿了一口,笑着听和尚走音的歌子,“禅师,喝这茶,我又想起智常大师在茶堂侃侃而谈的音容笑貌,不想在江州一别竟是诀别。”

和尚也是睹物思人,神情低沉地回忆道:“师叔圆寂已有七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啊。老人家可是我宗门的泰山北斗呀,希运师兄评价得好,他说‘马大师出八十四人,善知识问著,个个屙漉漉地,只有归宗较些子’。所以后来文宗谥号与师叔,敬为至真禅师。”

义方心有同感地接着说:“是啊,智常大师比齐安大师圆寂得早,都是世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得啊。当下这驱僧闹的这么凶,不知那些高僧大师们近况如何呀?”

“圆寂的圆寂,进山的进山,还俗的还俗,也是各奔东西,渺无音信了。”和尚好像思考着什么,但未合盘说出。

“善哉,义方,真没想到在这儿会遇到你,你这是要去哪儿呀?”和尚换了话题问道。

义方看着和尚,又看了看段成式,“我是陪尚书郎段大哥去潭州,那里的陶窑出了问题,是奉旨出京督办的。”成式欠身点头称是。

和尚指着徒弟微笑着说:“你们是被这场雨催进来的,琼俊是口渴难耐逼进来的,这大路朝天,能进来我们相遇都是有缘啊!”

“师父,我半个月前就从京城出来了,在邓州找寻您多时,本来是心灰意冷,以为是空手而归的,没想到走到这儿口渴了,打算讨碗水喝,更没想到开门的竟然是您。”

义方忽然想起廊下的驴子,“智闲禅师,那屋外的驴子是您的吗?下这么大雨能淋坏的。”

“是我的,它没有事,廊檐遮着呢,是我向仇公武借来的,从京城出来一直骑它。”那边做徒弟的回应着。

“仇公武,哪个仇公武?是宫里的中常侍仇公公吗?”段成式好奇地问,似重新正式地上下打量那徒弟一番,“你和他很熟吗?”

“还可以,我住在他府上。”那榻上之人冷静地回答着。

“哦,住在公公家里,那是好朋友啦!”尚书郎眼睛里放出光芒,身子不由自主地又向前欠了欠,“您在何处高就呀?”

见那人摇着头,“那在哪里发财呢?”那人仍是摇头,“嗯,既不入仕又不经商,是不差钱喽。那你平日以何消遣?”

那人仍旧是平静地回答他,“有空卖卖金鱼。”段成式哦了一声,像泄了气的皮囊,身子向后堆了下去。

“外面飘雪了,谁卖金鱼呀?”温庭筠从外面回来了,正拍打着身上的雪花,他听到末尾的一句。

见没人应声,他冲着义方玩笑道:“小兄弟,你虽年纪轻轻,可颇具人脉啊!而且个个都是人中之龙凤,你准定长着撩人肉。”义方将双方相互引荐。

听到温庭筠的名头,和尚与徒弟皆大加赞美,夸他是开一世之奇葩、植万古之常青。说得庭筠喜不自禁,略有飘飘然


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